1. 感谢别人送礼的诗句《诗经·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扩展资料 《诗经·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2. 关于“送礼、礼赠”的古诗、古谚有哪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____范云《别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诗句还有什么这不是诗词,是俗语。 出处是 引用别人的回答: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历史典故是这样的: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这便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原史,现在用它来表示“虽然我送的礼物不贵重,但我对你的情意却很深厚”的意思。 4. 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诗句有哪些1、《酬朱庆馀》 唐代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唐代 陈子昂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3、《江楼月》 唐代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4、《答张五弟》 唐代 王维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5、《答人》 唐代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