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的成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众说纷纭 1、七嘴八舌 【解释】:形容人多口杂。 【出自】: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译文】:所以晋国的大夫七嘴八舌,热嘲冷讥,都取决于心里的想法。 2、喋喋不休 【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自】:班固·汉《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译文】:周勃、东阳侯称为长辈,这两个人说的事情并不能出口,怎么证明这个啬夫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3、众说纷纭 【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译文】:君主没有二心,我怎么会不知道?但众人议论纷纷,恐怕免不了秋天的扇子的损失。 扩展资料 七嘴八舌、喋喋不休、众说纷纭的反义词: 一、语重心沉 [ yǔ zhòng xīn chén ] 【解释】: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出自】: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二、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译文】:话不多,但是道理都在里面了,所以才成为至高无上的名言。 2. 描写黄河滔滔不绝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回答者:陕西愣娃聪明咧 - 大魔法师 八级 3-10 18:2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回答者:yyh190 - 秀才 二级 3-10 18:30 咏怀【魏晋】阮籍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黄河二首【唐】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唐】高适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 3.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比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结构】主谓式。【用法】含褒义。 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若;不能读作“kǔ”。【辨形】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近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反义词】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例句】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无休无止了。【英译】talk glibly 【成语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4. 表示说话滔滔不绝的成语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正音] 若;不能读作“kǔ”。 [辨形] 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近义]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能言善辩 [反义] 沉默寡言 噤若寒蝉 闭口无言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侃侃而谈”(564页)。 5. 描写人物说话时滔滔不绝,十分精彩·巧妙的成语快言快语 恶言泼语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恶言恶语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讹言谎语 讹言:谣言。 造谣说谎话 重厚寡言 〖解释〗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直言勿讳 〖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同“直言无讳”。 正言直谏 〖解释〗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正言不讳 〖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正色危言 〖解释〗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同“正色直言”。 正色敢言 〖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语四言三 〖解释〗指信口乱说闲话。 倚马千言 〖解释〗倚马:靠着战马。 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一言不发 〖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信口胡言 〖解释〗随口乱说。 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相对无言 〖解释〗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危言核论 〖解释〗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万语千言 〖解释〗许许多多的话语。 托诸空言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托之空言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托于空言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同“托之空言”。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解释〗古谚语。 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解释〗古谚语。 比喻实至名归。 逆耳良言 〖解释〗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 逆:抵触,不顺从。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媒妁之言 〖解释〗媒妁:说合婚姻的人。 媒人的介绍。 款语温言 〖解释〗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口出狂言 〖解释〗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 也指胡说八道。 疾言怒色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同“疾言厉色”。 疾言厉气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同“疾言厉色”。 疾言倨色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同“疾言遽色”。 话言话语 〖解释〗犹谈话。 敢怨而不敢言 〖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多言数穷 〖解释〗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多言繁称 〖解释〗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笃论高言 〖解释〗确切高明的言论。 谠言嘉论 〖解释〗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沉重寡言 〖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厚寡言 〖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一言堂 【出处】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解释】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 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示例】【故事】 身微言轻 〖解释〗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片言一字 〖解释〗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作言造语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坐树无言 见“坐树不言”。 坐树不言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自言自语 言、语:说话。自己跟自己低声嘀咕。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直言正色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直言正论 正直公道的言论。 直言正谏 同“直言极谏”。 詀言詀语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直言无隐 直言无讳。 直言无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直言切谏 同“直言极谏”。 直言极谏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 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智小言大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直口无言 犹言哑口无言。 正言厉颜 见“正言厉色”。 正色直言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 亦作“正色危言”。 詹言曲说 烦琐、片面的言论。 造言生事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造言捏词 捏造虚假的言词。 躁言丑句 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欲言又止 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淫言狎语 见“淫言媟语”。 淫言诐行 谓不正当的言行。 淫言媟语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意在言外 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 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 亦作“溢于言表”。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讬于空言 见“讬之空言”。 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 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以言徇物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溢言虚美 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一言兴邦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以言为讳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以言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一言半句 见“一言半语”。 一言半辞 见“一言半语”。 以人废言 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 溢美之言 过分夸奖的话。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言中事隐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