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唢呐声音的词抑扬顿挫、锣鼓喧天、铿锵有力、裂石流云、喉清韵雅。具体解释如下: 一、抑扬顿挫 释义:指语气或声音高低起伏伴随停顿,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译文:崔蔡冲虚温厚聪敏,是高雅的人之类的。那么语气或声音高低起伏伴随停顿的,就是心怀怨恨的人了?难道不是因为穷困通达不同的情况,而导致声音随情况而改变的吗?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二、锣鼓喧天 释义: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出处: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得锣鼓喧天。 译文:早上来到北邙前面,突然听到作战时敲锣击鼓的声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三、铿锵有力 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四、裂石流云 解释: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遶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译文:“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遶梁的声音、裂石流说的声音。” 五、喉清韵雅 拼音:hóuqīngyùnyǎ 解释: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形容歌唱水平很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韵雅,甚令人心动神移。” 译文:“便命人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令他佩带凤吹箫,文花唱曲,喉韵雅清,很令人心动神移。” 2.形容唢呐的声音的词语1. 如诉如泣(rú sù rú qì):形容像在诉说,又好像在哭泣的样子。 造句: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 2. 开朗豪放(kāi lǎng háo fàng ):形容声音很大,底气很足。 造句:他弹奏的曲子开朗豪放,特别激情。 3. 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意思为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借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造句: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4. 鬼哭狼嚎(guǐ kū láng háo):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造句:我拉小夜曲的声音很难听,像鬼哭狼嚎。 5. 锣鼓喧天 (luó gǔ xuān tiān):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造句:庆祝大会上彩旗飞舞,锣鼓喧天。 6. 裂石流云(liè shí liú yún):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造句:她的声音裂石流云,天生就是女高音。 3.描写声音的诗句鲁迅《赠人》(其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李端 唐《听筝》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萧纲 南朝《弹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苏轼 宋《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沈约 南朝《咏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李白 唐《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唐] 李贺 李平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白居易 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是描写音乐的)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形容乐器的诗句1,唐沈佺期《凤箫曲》:“昔时赢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来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2,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笙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5,唐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6,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7,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 8,宋刘过《听阮》:“绛腊攒花夜气闻,尊前更著许多情,却将江上风涛平,来听纱窗摘阮声。” 9,《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10,唐朱湾《咏拍板》:“赴节心常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 琵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李颀《古从军行》古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唐·李端《听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王维 笛子:羌笛何须怨杨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瑟: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回。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胡笳: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