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孙子兵法中关于“稳定军心”的段落~~《军政》(32)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33);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34)。 故三军可夺气(35),将军可夺心(36)。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37)。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 惰归(38),此治气者也(39)。以治待乱,以静待哗(40),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41),勿击堂堂之陈(42),此治变者也。 ---------------------------------------- 军政》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指挥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儒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军队初战的时候,士气比较旺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卒就会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我军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军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我军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我军的从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我军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军,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 2.形容稳定的古诗句有哪些1.《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年代: 宋 作者: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2.《达哉乐天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半及车先悬。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 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 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 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 3.《度清霄》 年代: 宋 作者: 张继先 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虚。蒲团安稳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 4.《好事近·一沮寄江干》 年代: 宋 作者: 赵彦端 一沮寄江干,十载山青水碧。 山水大无余意,有故情难识。 故情难识有谁知,衣残更头白。 别后是人安稳,只楚吴行客。 5.《水调歌头·淮海一星出》 年代: 宋 作者: 王质 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 日南至,月既望,寿君侯。梅花满眼,一朵聊当一千秋。半夜玉堂承诏,翼旦路朝宣册,归去作班头。风净瞿唐峡,安稳放行舟。 3.形容军心的成语有哪些1. 唱筹量沙 【拼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解释】: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2.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拼音】: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解释】: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 《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3 .战无不胜 【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释】: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4.攻无不克 【拼音】: gōng wú bù kè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5.所向披靡 【拼音】: suǒ xiàng pī mǐ 【解释】: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4.表达“想让生活安定下来”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想让生活安定下来”的诗句如下: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三《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唐代:李贺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四《题安定张使君》 唐代:韦庄 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成丹始见金无滓, 冲斗方知剑有神。 五《饮酒》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