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的诗句最出名的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倒海翻江腾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切功成万骨枯. 2.关于将士从军的诗句关于将士从军的诗句: 从军行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从军行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3.关于祭祀阵亡将士的诗词原文: 是谁浩劫催成,马革分归①,虫沙竞化②,更摧残瘴雨蛮烟;试回看,越裳殄瘁③,汉帜苍茫④,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⑤。 何处巫阳招得⑥,关门月黑,塞上云昏⑦,尽淹滞忠魂义魄⑧;倘他日,三界轮回⑨,九幽度脱⑩,愿都为壮士,重来边塞忾同仇。 注解: ①马革,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 于沙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 ③越裳,古代国名,也有说越裳即越南。殄瘁(tiǎn cuì),殄:尽,绝;瘁:病。 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④汉帜,汉王刘邦军队的旗帜。 《汉书·韩信传》:“拔赵帜,立汉帜”,这里指中国抗法军队的旗帜。苍茫,指辽阔无边的意思。 ⑤国殇,诗歌名,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国殇”又喻为为国战死者:国殇,殇魂,现寓意国家的悲伤。 “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表达了岑毓英忧国忧民、惜怀死难将士的悲壮心情!“布奠”,即写上逝者姓名、籍贯系在各自发辫的布条作祭奠。正是:“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见唐朝李华《吊古战场》) ⑥巫阳,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注:“女曰巫,阳,其名也。”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古直《感事》诗之二:“滚滚珠江水尽寃,巫阳不下复何言。” ⑦关门,关口上的门户。 《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 郑玄 注引郑司农曰:“无关门之征者,出入关门无租税。” 唐岑参《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诗:“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这里指边关。 塞上,指边境地区。 ⑧淹滞,原意为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也为拖延、久留的意思,这里是迟滞、积压之意。 ⑨三界轮回,万物演变、升级、破灭得到的循环就是三界轮回。三界轮回是不可能有重生的道理,只有相似的演变、升级、破灭。 好比人死了,还有其它人活着一样,总是有人的存在。 ⑩地狱九重,又称“九幽”;度脱:佛、道教语,说是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云笈七签》卷七九:“累祷名山,愿求度脱;校计功过,殆已相掩。” 背景: 1885年4月4日,中法两国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停战条件草约,中法战争结束。 中国军队不败而败,清廷命滇军班师回关。1885年7月,岑毓英奉朝命被迫回师关内,在河口等地布兵留守边关,并在河口莲花滩祭祀得意门生、部将杨玉科等阵亡将士,这是岑毓英写下的八十八字祭祀长联,挽联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岑毓英当时悲壮的情愫且报国壮志未酬的复杂心情。 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无论东南沿海闽台战场,还是越南战场上的东线,清军都有不同程度的溃败。只有西线滇军在岑毓英的指挥下,无论进退,都保持战场上的主动。 冯子材组织镇南关--谅山反击战,使人们信服地承认他是一个抗法的民族英雄。岑毓英两次出关,组织宣光攻城战,取得了宣光、临洮大捷,并势如破竹,直捣越南河内,形成了彻底消灭法军收复越南之势。 因此,岑毓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法民族英雄……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仅宣光包围战,是岑毓英任西线统帅,亲自指挥的最大一次攻城战,从1885年的1月26日到3月3日,丁槐部4000人,唐景崧部2000人,何秀林部3500人,联合攻城,滇军死1000多人,伤2000多人。又,诸军屯戍安南未归之际,重嶂叠岭中烟岚成瘴,士卒染疫殁者甚重。 班师时无法将战死将士运回,只得剪下死者发辫,书写牺牲将士姓名、籍贯于布条系在发辫上,足足用了八十余匹军马驮运,岑毓英于河口莲花滩约诸将设醮荐祭死者忠魂。这副长联,正是岑毓英当时亲题垂于斋坛的挽联。 释义: 是谁浩劫?造成多少男儿浴血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英勇的将士们竞相在战场上牺牲,更有甚者还被恶劣的瘴雨蛮烟所残害;暮然回头看,越国似病入膏盲陷于如此绝境,飘扬着茫茫一片的战旗更显得如此苍凉,这无限国殇啊,为国捐躯的忠魂,祭祀你的只有各自在向着茫茫天际摇曳着的布奠。 何处巫阳?招得如此边关门户煞人的风高月黑地,边境上乌云弥漫地暗天昏的景象,尽然在迟滞着烈士的忠魂义魄倾凄悲;倘若有他日,众将士们有三界轮回可以重生,毅然超凡脱俗地从九重地狱中夺胎超度,愿都为壮士啊,誓死为保疆护国,带着铮铮铁骨重来故国的边塞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岑宏泽 于2011年7月20日 大理观音塘里的软文大师岑毓英 从小接触到的历史教育、文化宣传,潜移默化的在脑子里形成农民起义值得膜拜、王朝末期反动派横行的定论,以致于看到“八路”两个字都觉得像看到。 4.关于古代将士出征的诗词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古代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龚自珍《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近现代的 陈毅《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吉鸿昌《临就义前所作》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5.形容将士的诗句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从军行》 2、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上,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3、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营州歌》 12、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3、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 15、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1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军城早秋》 1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前出塞九首(选一)》 1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1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6.形容“战场上英雄很容易战死”的诗句有哪些1.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释义)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出处)唐·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赏析) 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中揭露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将军的战功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出处)唐·陈陶《陇西行(二)》 (赏析) 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将士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侥幸胜利归来。 (出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赏析)“百”和“十”是运用互文的描写手法,却无夸张之意。整句话就描绘出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动乱时局,将士们上阵杀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保家卫国却很难活着归来。 4.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释义)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那些将官们却躲在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出处)唐·高适《燕歌行》 (赏析)这是一首战争边塞诗,体现诗人对边塞士兵艰难杀敌的同情、对一些高层将帅腐败贪婪的愤懑指责。 5.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释义)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出处)唐·王翰《凉州词》 (赏析)本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7.形容将士感情的诗词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描写英雄壮烈牺牲的千古名句1、男儿宁当格斗死。 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本句大意是:男子汉大丈夫宁可与敌人搏斗而死。《饮马长城窟行》主要描写封建统治者修筑长城给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的痛苦,此名句是“太原卒”愤然回答“长城吏”的话,它与下文“何能怫郁筑长城”一句既写出了男子汉甘于献身疆场,战斗而死的豪迈气质,又写出丁“太原卒”对无休止的徭投的痛恨之情。此名句后来在引用中卫有了新的含义,常表示男子汉为国捐躯的豪情.历代为之传诵。 东汉末年文学家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2、男儿到死心如铁。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生死之际,视断头如回家一样坦然。此名句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视”、“归”一句显出为国而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尤其后句,在承传中演化为“视死如归”的成语.成为表现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习惯用语。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4、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唐·杜甫《东楼》。这两句大意是:只见新战死的士兵尸骨又增漆了许多,从未见到那些战死的士兵鬼魂能返回故乡。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 唐代诗人 杜甫 《东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