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融合的诗句

1.形容“融合”的诗句有哪些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饮酒》 (东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水龙吟》(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2.形容融合的诗句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3.形容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诗词

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清宫大戏连台唱,康熙雍正人心收。

汉人皆成胡人狗,可喜之辈也风流。

秦桧三桂弹冠庆,败类如今能出头。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4.【含有“融、合”字的诗词想要些个关于融合的文章,想问问有没有句

“融”字没找到,“合”字的就这些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 庄 人生只合扬州老,祥智山光好墓田—— 张 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 轼 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 白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杜甫:佳人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白居易:长恨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张泌:寄人 融字的记载: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夹炭之子.——唐·房玄龄等《晋书》融而为川渎.——孙绰《游天台山赋》古代融还是姓氏,融姓起源于上古,这样的字怎么入诗词……只能找到这些了。

5.关于“劳逸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白话文释义: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2、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

白话文释义:人民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

扩展资料:

劳逸结合的历史典故

1、杜甫借酒劳逸结合

杜甫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2、老舍先生养花劳逸结合

老舍先生非常喜爱花,也爱养花。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因此,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再意,只要开花,对花他很有感情,看到一棵好花死了,会难过的流泪。

所以,注定他无奇花异草,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护的花。老舍先生认为,不付出劳动,一棵花也不能养活。尤其他写作累了,把花鼓捣一番,便是极好的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6.求文邹的古语诗词

团结携手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群众心里有天平。

人心齐,泰山移。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二人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06266心,其力断金。——《易经》

3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4民齐者强。——荀况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6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8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9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10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12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1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14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15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1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17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18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7.形容融合得的成语

关于融合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浑然一体】: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混然一体】: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

【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乳水交融】:融:融合。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乳不分】:指水和奶汁融合为一体。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

【水**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乳之合】:指水和奶汁融合为一体。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

【水乳之契】: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先辨淄渑】: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

【意境融彻】: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望采纳

8.形容“点面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1、《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宋代: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2、《杵声齐·砧面莹》宋代: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3、《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宋代: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4、《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宋代: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5、《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五代:欧阳炯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谴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6、《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唐代: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7、《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宋代:晏几道

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小颦微笑尽妖绕,浅注轻匀长淡净。 手挼梅蕊寻香径。正是佳期期未定。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

8、《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