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有关诗句

1.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诗句的出处

鲁迅的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是一个日本医生。

①《管子·内业》:“大心而敢。”注:“心既浩大,又能勇敢。”

②劫波:梵语,印度神话中创造之神大梵天称一个昼夜为一个劫波,相当于人间的四十三亿三千二百万年。

2.“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及简介

鲁迅<题三义塔> (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是一个日本医生。

①《管子·内业》:“大心而敢。”注:“心既浩大,又能勇敢。”

②劫波:梵语,印度神话中创造之神大梵天称一个昼夜为一个劫波,相当于人间的四十三亿三千二百万年。

3.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 详解全诗

1、详解:三义塔是为纪念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那只被救而又死去的鸽子,并埋葬其遗骨之塔。

此塔修建于日本,是当地爱好和平的农民共同修建的。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并且为冢的落成征求诗文,所以草率的写了这首七律,姑且表达深远的情谊罢了。2、原诗:题三义塔鲁迅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3、注释:塔:对冢上立碑的美称。

鸠:即鸽子,日本人称为“堂鸠”。三义里:当时上海闸北的一个里弄,焚毁于1932年1月上海抗战中。

奔霆飞熛(biāo):指激战中枪炮和炸弹的轰击焚烧。霆:疾雷;熛:火焰,原作“焰”。

败井:被毁坏了的井。颓垣(yuān):倒塌了的墙。

垣:墙。值:碰到。

大心:宽厚的心。瀛洲:传说东海中的神山名,这里是指日本。

精禽:指精卫鸟。《山海经》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变成精卫鸟,为了复仇,它不停地衔来西山的木石,要把东海填平。

这句是说死去的鸽子如能像梦醒似的复活,它也一定会像精卫鸟一样,去填平东海(暗指向日本帝国主义讨还血债)。斗士:指中日两国的反法西斯战士。

抗流:抗击当时世界上的法西斯逆流。劫波:佛教用语,这里是指长时期的意思。

泯(mǐn):消去。西村博士:西村真琴(1883-1956),日本生物学家。

一·二八事变时曾来上海。持归:带回日本去。

化去:死去。·遐情:远道来的情谊,指从日本来征求题咏。

云尔:罢了。4、拓展:《题三义塔》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前两联通过一个鸽子的遭遇,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又写出了日本人民不同于日本侵略者。后两联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并寄以重归和好的希望。

这首诗爱憎分明,构思完整、思想深邃。

4.与“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类似的诗句有哪些

鲁迅的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全文为:

鲁迅(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类似诗句:

兄弟阋于墙,抵御外侮。

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5.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解析

出自鲁迅《题三义塔》,原诗如下: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赏析:头两句“奔霆飞火票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是写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由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狂轰滥炸,烈焰飞腾,残害人民,闸北成了一片废墟,就剩下一只饥饿的鸽子(日本俗称鸽子为“堂鸠”)。

第三四句“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是说鸽子偶然碰到了一个怀有宽厚仁义之心的人。这好心人,指的是日本医生西村真琴博士,鸽子离开了闸北三义里这个“火宅”,被西村博士带回去扶养,死后日本农民建立一座鸽坟,并郑重地称之为“塔”,因而受到作者对这一善举的感念。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志诚坚共抗流”,是想象鸽子化成了“精卫填海”神话里的“精禽”,梦醒后还在衔石填海,要消除日本侵略造成的中日鸿沟,配合反法西斯斗士抗击反动逆流。最后两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开拓了诗的意境,高瞻远瞩,展望未来,预言经过这场战争灾难(“劫波”是印度梵语,指灾难),中日人民兄弟情谊仍然存在,必将世代友好,相逢时就会笑一笑,消除以往的冤仇。

6.相逢一笑泯恩仇原自那首诗

作者:鲁迅 出处: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背景:日本医生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遂建塔以藏,且征题咏,鲁迅写此诗应之。 相逢一笑泯恩仇 !短短的诗句里包含着多少苍桑;多少历史;多少恩怨;多少是非;以及多少博大的潇洒宽容!一个人如果一生能有一个对手值得在相逢时有这样一次会心之笑,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样的对手不仅是敌人,而且更可能是知己!他们之间的较量也一定会是一种高层次,高素质,针锋相对同时又惺惺相惜的较量,在较量的本身上,他们势均力敌又全力相博,而在较量之外,又彼此尊重相互景仰,当终于或输或赢,或未分高下,总之时过境迁,烟云散去的时候,他们又相遇在以往战斗的地方,于是彼此会心一笑,这一笑,足以溶解所有的爱恨情仇,是非恩怨! 把目光放远一点,着眼未来,我们就能想到,那些今天最让我们痛恨的人,也许就是将来最让我们怀念的人。

这样,我们就能恨意顿消和他们 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时,我们将发现,我们不仅仅的拆除了一堵墙,更重要的是又为自已开辟了一条新路。

7.“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谁的哪首诗

奔霆飞?希ㄗⅲ鹤鳌把妗保┘呷俗樱芫性Ê6鲳E贾荡笮睦牖鹫找鸥咚铄蕖>Ç菝尉跞韵问肥砍霞峁部沽鳌6染〗俨ㄐ值茉冢喾暌恍︺鞒稹? 事情的原委是: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

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

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

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西村博士在1956年72岁时去世,“三义冢”一直得到其家人的诚心供养。

1981年其孙女柳泽和子迁居时,亦同时将“三义冢”移往在丰中市的庭院。1986年10月,为纪念建市50周年,丰中市决定将“三义冢”碑石移入中央公民馆。

2002年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三义冢显彰会”向市民募集“净财”,对诗碑整修一新,作为和平与友情的象征,成为丰中市的历史文化遗迹。 。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