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怀瑾大师有一首很长的诗,其中有“虎啸龙吟”一词一拨草寻牛 欲将白棒碎虚空。借比牧牛吼六通。逐涧沿山寻觅去。不知行迹遍西东。 二蓦然见迹 寻遍山边与水边。东西南北亦徒然。谁知只在此山内。彷佛低头自在眠。 三逐步见牛 野性疏慵恣懒眠。溪边林下露尖尖。微痕一线知寻觅。寻到无寻头角全。 四得牛贯鼻 蓦直当前把鼻穿。任随□跳与狂颠。饥餐渴饮无亏欠。吩咐牧童仔细牵。 五牧护调驯 养汝辛勤岁月深。不耕泥水只耕云。晨昏有草天然足。露地高眠伴主人。 六骑牛归家 云山何处不吾家。两岸青青尽物华。随分不侵苗与稼。倒骑牛背胜灵槎。 七念牛存人 始自郊原遍海涯。归来倒驾白牛车。画堂深处红轮展。新妇原来是阿家。 八人牛双忘 忆昔寒炉拨死灰。杳无踪迹枉徘徊。而今冻破梅花蕊。虎啸龙吟总异才。 九返本还元 物物头头别有天。此中消息几人传。忽然怒作狮子吼。独露须眉照大千。 十入廛垂手 拽转乾坤眼界宽。聊将一手挽狂澜。高悬日月超罗网。聋瞶偏邪返本端。 十一总颂 本无一事可思求。平地风波信笔收。从地倒还从地起。十方世界任优游。 2.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全诗“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出自 陈与义的《过君山不获览》。 《过君山不获览》:我梦君山好,万里来南州。 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 胜日空倚眺,经年未成游。 今朝过山下,贼急不敢留。 嵌空浪吞吐,荟蔚风飕飗。 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 了与遥赏异,况乃行岩幽。 蚍蜉何当扫,延伫回我舟。 掷去九节筇,褰裳走林丘。 会逢湘君降,翠气衣上浮。 山椒望苍梧,寄恨舒冥搜。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3.含有龙吟的四字词语1、虎啸龙吟hǔ xiào lóng yín【解释】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礼乐致中和,愿鼓舞于虎啸龙吟之地.”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 一统乐如何!”【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2、龙吟虎啸lóng yín hǔ xiào【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3、匣里龙吟xiá lǐ lóng yīn【解释】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4、龙吟凤哕lóng yín fèng huì【解释】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哕,鸟鸣声.。 4.关于虎的成语,诗句,歇后语一山不容二虎再向虎山行虎落平阳被犬欺虎背熊腰 虎背熊腰 虎变龙蒸 虎步龙行 虎超龙骧 虎党狐侪 虎斗龙争 虎据龙蟠 虎踞鲸吞 虎踞龙盘 虎踞龙蟠 虎口拔须 虎口扳须 虎口馀生 虎窟龙潭 虎略龙韬 虎目豕喙 虎皮羊质 虎视眈眈 虎视鹰瞵 虎视鹰扬 虎体鹓班 虎体元斑 虎体原斑 虎头蛇尾 虎头燕额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卧龙跳 虎啸风驰 虎啸风生 虎啸狼号 虎啸龙吟 虎穴得子 虎穴龙潭 虎咽狼飡 虎咽狼餐 虎跃龙骧 虎掷龙挐 虎子狼孙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老虎打瞌睡——机会难得;老虎借猪——有借无还;老虎吃刺猬——无法下口;老虎吃蚊子——白张嘴;老虎打架——劝不得;老虎尾巴当扫帚——威风扫地;老虎演戏——再好看也不能看;老虎头上的虱子——捉不得;老虎拉车——没人敢(赶);老虎嘴上拔毛——找死;老虎爬树——没学那一套;老虎扑蚂蚁——可惜了那本事;老虎吞吃石狮子——吃不消;墙上画老虎——吓唬不了人;老虎进山沟——顾前不顾后;老虎的头发——没人理;老虎入羊群——无一敢挡。 5.有关虎的成语和诗句坐山观虎斗 捉虎擒蛟 众虎同心 照猫画虎 云龙风虎 与虎谋皮 鹰扬虎视 引虎自卫 养虎自啮 养虎遗患 羊质虎皮 羊入虎群 羊落虎口 燕颔虎颈 绣虎雕龙 熊据虎跱 笑面虎 降龙伏虎 畏敌如虎 为虎作伥 为虎傅翼 投畀豺虎 谈虎色变 生龙活虎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三人成虎 如狼如虎 如虎添翼 潜龙伏虎 前怕狼,后怕虎 骑虎难下 猛虎出山 龙争虎斗 龙战虎争 龙吟虎啸 龙行虎步 龙骧虎视 龙骧虎步 龙腾虎跃 龙潭虎窟 龙盘虎踞 两虎相斗 狼吞虎咽 拉大旗作虎皮 苛政猛于虎 九牛二虎之力 鲸吞虎噬 画虎类狗,刻鹄类鹜 虎穴狼巢 虎尾春冰 虎头蛇尾 虎头虎脑 虎兕出柙 虎视眈眈 虎入羊群 虎落平川 虎略龙韬 虎口余生 虎口拔牙 虎踞龙盘 虎背熊腰 狐假虎威 官虎吏狼 割肉饲虎 甘冒虎口 伏虎降龙 放虎归山 饿虎擒羊 饿虎饥鹰 调虎离山 打马虎眼 初生之犊不怕虎 鸱目虎吻 豺虎肆虐 藏龙卧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暴虎冯河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 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 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 空来林下看行迹。 6.含有龙吟的四字词语1、虎啸龙吟hǔ xiào lóng yín【解释】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礼乐致中和,愿鼓舞于虎啸龙吟之地。”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虎啸龙吟光世界, 太平 一统乐如何!”【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2、龙吟虎啸lóng yín hǔ xiào【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 也形容人发迹。【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3、匣里龙吟xiá lǐ lóng yīn【解释】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4、龙吟凤哕lóng yín fèng huì【解释】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 哕,鸟鸣声。 7.虎啸龙吟的吟是什么意思词目 虎啸龙吟 发音 hǔ xiào lóng yín 释义 像虎在啸,龙在鸣。 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出处 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示例 ~,鹤唳莺鸣。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礼乐致中和,愿鼓舞于虎啸龙吟之地。”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虎啸龙吟光世界, 太平 一统乐如何!”吟[yín]唱,声调抑扬地念:~咏。~诵。 ~味(吟咏玩味,体味)。~讽(吟咏讽诵)。 叹息,痛苦的声音:~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鸣,叫:风~。 猿~。 8.有关虎的成语和诗句坐山观虎斗 捉虎擒蛟 众虎同心 照猫画虎 云龙风虎 与虎谋皮 鹰扬虎视 引虎自卫 养虎自啮 养虎遗患 羊质虎皮 羊入虎群 羊落虎口 燕颔虎颈 绣虎雕龙 熊据虎跱 笑面虎 降龙伏虎 畏敌如虎 为虎作伥 为虎傅翼 投畀豺虎 谈虎色变 生龙活虎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三人成虎 如狼如虎 如虎添翼 潜龙伏虎 前怕狼,后怕虎 骑虎难下 猛虎出山 龙争虎斗 龙战虎争 龙吟虎啸 龙行虎步 龙骧虎视 龙骧虎步 龙腾虎跃 龙潭虎窟 龙盘虎踞 两虎相斗 狼吞虎咽 拉大旗作虎皮 苛政猛于虎 九牛二虎之力 鲸吞虎噬 画虎类狗,刻鹄类鹜 虎穴狼巢 虎尾春冰 虎头蛇尾 虎头虎脑 虎兕出柙 虎视眈眈 虎入羊群 虎落平川 虎略龙韬 虎口余生 虎口拔牙 虎踞龙盘 虎背熊腰 狐假虎威 官虎吏狼 割肉饲虎 甘冒虎口 伏虎降龙 放虎归山 饿虎擒羊 饿虎饥鹰 调虎离山 打马虎眼 初生之犊不怕虎 鸱目虎吻 豺虎肆虐 藏龙卧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暴虎冯河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 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 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 空来林下看行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