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科学哲理有关的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关于哲理的诗句古代哲理诗: 人生哲理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含有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句有哪些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处: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意思: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处: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意思: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3、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出处: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释义: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4、诗句: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出处: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意思: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5、诗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出处:宋代朱敦儒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意思: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处: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意思:像抽出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出处:苏麟《断句》 意思: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 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处: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意思: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时候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的人。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意思: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意思: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关于哲学的诗句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断句》——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5.含有哲理的诗句要带作者和出处还要哲理是什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被困境吓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哲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素食《题西林壁》哲理: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要从大观念来考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哲理:人生无常,有喜也有悲,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无法避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哲理: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也就是说,生命力是不能被任何力量抹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哲理 :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6.关于写哲理的诗句拜托各位了3Q要5句古诗哦(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希望采纳。 7.表现友情、离情别意和含有哲理的诗句,个一句.友情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离情别意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8.包含有哲理的古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C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D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E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F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G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H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J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L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M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N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P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Q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前车之覆,后车。 9.关于哲理的诗词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