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露水相关的诗句1. 咏露 (董思恭)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青。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2. 秋露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3. 露 (李峤)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4. 露 (韩琮) 长随圣泽堕尧天,濯遍幽兰叶叶鲜。才喜轻尘销陌上,已愁新月到阶前。文腾要地成非久,珠缀秋荷偶得圆。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5.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6. 和钱侍郎甘露 (孟郊) 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 7.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8.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9. 白露 (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10.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11. 春草凝露 (张友正)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12. 露 (成彦雄) 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13. 露 (袁郊) 湛湛腾空下碧霄,地卑湿处更偏饶。菅茅丰草皆沾润,不道良田有旱苗。 2.有关与"露"字的诗词1.《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 《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体裁:【五古】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3.《诗经 ·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4.《诗经 · 蓼萧》 年代:【先秦】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注释】 蓼(音路):长大貌。零:落。湑(音许):盛貌。一说晶莹貌;一说露貌。君子:一说指诸侯。写:宣泄。誉处:安处。 瀼瀼(音攘):露盛貌。龙:宠,光宠。 泥泥:濡湿貌。岂弟(音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岂(音凯):乐。 鞗(音条)革:皮革制马缰绳。冲冲:垂饰貌。和鸾:古代车马上的铃铛。在轼曰和,车辘曰鸾。攸:所。 5.《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词】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3.有关露水的诗句描写露的诗句 1. 咏露 (董思恭)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青。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2. 秋露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3. 露 (李峤)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4. 露 (韩琮) 长随圣泽堕尧天,濯遍幽兰叶叶鲜。才喜轻尘销陌上,已愁新月到阶前。文腾要地成非久,珠缀秋荷偶得圆。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5.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6. 和钱侍郎甘露 (孟郊) 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 7.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8.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9. 白露 (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10.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4.有关与"露"字的诗词1.《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 《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体裁:【五古】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3.《诗经 ·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4.《诗经 · 蓼萧》 年代:【先秦】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注释】 蓼(音路):长大貌。零:落。 湑(音许):盛貌。一说晶莹貌;一说露貌。 君子:一说指诸侯。写:宣泄。 誉处:安处。 瀼瀼(音攘):露盛貌。 龙:宠,光宠。 泥泥:濡湿貌。 岂弟(音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岂(音凯):乐。 鞗(音条)革:皮革制马缰绳。冲冲:垂饰貌。 和鸾:古代车马上的铃铛。在轼曰和,车辘曰鸾。 攸:所。 5.《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词】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5.描写漏雨的诗句1、漏雨苍苔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2、正漏云筛雨 宋 吴文英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3、雨多屋漏泥土落 唐 冯著 《燕衔泥》4、雨逐漏声长 宋 曹勋 《浪淘沙·秋杪喜新凉》5、断云漏雨 宋 赵善括 《清平乐·断云漏雨》6、漏残雨急风萧萧 唐 李咸用 《鸡鸣曲》7、萧斋雨漏 元 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8、卒章以此意为消疏云过雨漏斜阳 元 邵亨贞 《江城子 癸丑岁季夏下浣,信步至渔溪潘氏庄》9、萧斋雨漏 元 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10、雨漏日惟支败屋 宋 陆游 《村居书事》11、疏雨漏薄日 宋 陆游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12、茆屋雨漏秋风吹 宋 陆游 《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13、积雪未解雨复霪;西家船漏湖水涨 宋 陆游 《首春连阴》14、茆屋穿漏雨送春 宋 陆游 《闻山步有虎》15、暑雨初晴昼漏迟 宋 陆游 《夏日》16、雨漏古屋廊 宋 黄庭坚 《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17、鲁公笔法屋漏雨 宋 黄庭坚 《书扇》18、雨中漏入万峰青 近代 陈三立 《法相寺樟亭》19、漏声随雨尽 宋 陈必复 《偶出》20、云漏天光雨足悬 宋 程师孟 《入涌泉道中》21、暗雨随风茅屋漏 宋 仇远 《岁穷早睡》22、漏天常泄雨 宋 范祖禹 《寄名山李著作》23、漏天开雾雨 宋 范祖禹 《送赵清宪入蜀》24、漏雨溅应酬酒懒倾 宋 方回 《生日又二首》25、夜雨侵床漏 宋 贺铸 《宝应野泊》26、雨馀云漏日 宋 李觏 《鸣蜩》27、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 宋 刘子翚 《临池歌》28、漏雨苦多状 宋 陆文圭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29、乃知雨漏壁 宋 陆游 《斋中杂题》30、疏雨漏天青破碎 宋 丘葵 《江乡》31、岩漏泠泠作雨飞 宋 施梓人 《葛稚川炼丹室》32、动地雨华重漏泄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3、漏雨湿衫笏 宋 舒坦 《题它山善政侯祠兼简鄞令》34、短篷经雨漏如筛 宋 项安世 《春日途中五首》35、壁间漏雨湿残碑 宋 项安世 《次韵张秘书春日忆庄贤良》36、丰碑法书屋漏雨 宋 张元干 《拜颜鲁公像》37、雨止隅仍漏 宋 赵蕃 《赠别欧阳全真三首》38、崩云漏雨宵中白 明 陈价夫 《秋夜词》39、轻箑斜题雨漏床 明 程嘉燧 《宿南屏柬城中朋旧》40、难禁有漏诸天雨 明 倪钅巨 《镇远舟中》。 6.跟寒食有关的诗句寒食有关诗句(一)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节的诗句(二)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节的诗句(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的诗句(四)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寒食节诗句(五) 一、《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二、《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四、《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五、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六、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7.描写漏雨的诗句有哪些1、《清平乐·断云漏雨》 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 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2、《夜雨屋漏》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 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3、《漏屋雨》 年代: 宋 作者: 赵崇森 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 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 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4、《村居书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 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 5、《闻山步有虎》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茆屋穿漏雨送春,村路断绝虎咥人。 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 6、《生日又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畏途偶许玩余生,晚节尤难保令句。 一秃翁真韩长孺,五男儿可晋渊明。 凄风开户绵重着,漏雨溅应酬酒懒倾。 俗事沓来败人意,且须坚坐待天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