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佛教诗句

1.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2.你最喜欢的佛教诗歌

三 宝 歌 太虚大师 词 弘一大师 曲 人天长夜,宇宙黑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照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盘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3.关于佛教的句子

最经典的有: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啊 华严经以十为圆满之数,这十句话应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p.s.惠能大师还有一句话,不过经常被一些无知之人胡乱批评,单独举出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4.关于佛教的诗词

1、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2、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唐·吕岩《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唐·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5、宋·道潜《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 禅诗 百度百科。

5.求关于佛的句子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