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描写唐朝鼎盛时候的的诗句有哪些相逢行二首 唐代:李白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早晨,谒见过皇帝之后,从银台门出来,乘上五花马去郊外野游。 路上遇到一驾云车。车窗开处,从里面亮出一个姑娘美丽的脸来。 我摇动金鞭,来到车前,停住了马儿,上前相问:你是何方仙女,下得凡来? 于是便邀她一道进入青绮门的一个酒家,与她一起唱歌饮酒。 此女歌扇半掩,含羞而饮,扇遮半面,如同彩云遮月一样美丽。 相见而不得相亲,还不如不相见。 但与她一见情深,虽未言语而灵犀已通。 她为什么要独守空闺呢?长夜孤眠的滋味,可真是令人难涯啊。 她说,与君幽会的日子请待以来日。 可是,现在不正是春风和煦的好日子吗,为什么要待以来日呢? 愿托王母的三青鸟,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 就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转成之间,黑发而成白丝。 少壮时不及时行乐,老大时就会徒然伤悲的。 请将此中密意转告给她,不要令良辰佳日白白地浪掷虚度啊。 与君在喧闹市井中相遇,手挽着马鞭相互作揖问好。 请问老兄,在那一片高楼垂杨之中,哪一处是君家的宅院? 2.求描写大唐盛世的唐诗1、忆昔 唐代: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2、忆昔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译文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4、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 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 5、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3.李白描写盛唐的诗有哪些1.《春夜洛城闻笛 》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4.《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主要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4.李白哪些诗是写盛唐的一、李白写盛唐的主要代表作有:《登锦城散花楼》、《明堂赋》、《拟恨赋》、《大鹏遇希有鸟赋》、《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苏台览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夏行》、《官中行乐词》、《清平调》、《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秋下荆门》、《乌栖曲》、《越中览古》、《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 二、扩展知识: 1、盛唐与李白:唐玄宗开元元年李白12岁,至开元二十九年时李白41岁,所以他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期间,也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使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得以尽情抒发,他的诗歌大半也都创作于盛唐,描写盛世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平调》。 2、《清平调》简介:《清平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不仅是个人的代表品,也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 3、《清平调》全文: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4、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5.形容“盛世”的诗句有哪些1.《子夜吴歌·秋歌_》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长安道》 作者:储光羲 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 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4.《登观音台望城》 作者: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5.《长安早秋》 作者:子兰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6.形容繁华盛世的诗句《杏帘在望》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元应制》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鹧鸪天》 晏几道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春日行》 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中宗祀昊天乐章·舒和》 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 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7.有描写盛唐朝兴盛的古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李白的《将进酒》的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意是【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8.形容繁华盛世的诗句有哪些一、《杏帘在望》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二、《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上元应制》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四、《鹧鸪天》 晏几道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 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 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五、《春日行》 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六、《中宗祀昊天乐章·舒和》 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 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七、《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经里形容繁华盛世、无忧生活的诗歌: 一、《周颂·噫嘻》描写了成王带领万名农夫在田间耕种的宏大场面,君主与名同耕,可说是盛世安泰,民生无忧。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成王带领农夫下田地,播种百谷勤耕耘,速速开垦私田,三十里也不算远,从事耕作要抓紧,万人并耕在农田。) 二、《周颂·丰年》描写了丰收粮多酿酒的场景,反映了人民丰收,生活美满的喜悦心情:“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丰收年成多粮稻,仓廪修得高又高。囤积粮食千千万,酿酒做醴实在好。) 三、《小雅·楚茨》描写了农夫在田间锄棘,庄稼繁茂生长的状况,反映了农民无忧无虑的耕种农事生活:“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廪维亿。” (蒺藜遍田地,扶锄除荆棘。自古种什么,种植黍和稷。 小米多茂盛,高粱也整齐。仓中早堆满,屯粮难数计。) 四、《小雅·信南山》描述了夏禹治理土地为千里肥田,恩泽子孙后代的事:“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南山田野宽又广,夏禹到此来开荒。 平原洼地皆肥沃,曾孙辛勤种米粮。划定地界又治理,南亩东亩一方方。) 五、反映当时各种劳动生产活动的诗篇,如《周南·芣苢》写妇女们田野采集;《魏风·十亩之间》写采桑女集体在桑园采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