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犬的诗句一、诗句: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北宋·苏拯《猎犬行》 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唐·姚合《哭砚山孙道士》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唐·卢仝《寄男抱孙》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唐·于鹄《寻李逸人旧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宋·陆游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唐·李贺《开愁歌》 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唐·白居易《犬鸢》 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唐·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之《洞山阳》 遪邅西旅狗,蹙额北方奚。——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唐·贾岛《送道者》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唐·秦韬玉《贵公子行》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汉《刺巴郡守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北宋·梅尧臣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唐·杜甫《新婚别》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于濆《山村叟》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桥忽自归。——南宋范成大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杜甫《可叹》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现代·郁达夫《过岳坟有感时事》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唐·贯休《琴曲歌辞》之《白雪歌》 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唐·费冠卿《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唐·武元衡《桃源行送友》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唐·李白《行路难》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唐·刘禹锡《插田歌》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唐·宋之问《过函谷关》 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唐·储光羲《新丰作贻殷四校书》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唐·李贺《赠陈商》 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宋·苏拯《猎犬行》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宋·苏拯《猎犬行》 二、简介: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英文名称dog)中文亦称“犬”,狗属于食肉目,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发展至今日。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如今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其寿命约十多年。 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11位。 2.形容公鸡的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曹子建《弃妇篇》)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乐府徐朝云)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应须问子来 (苏东坡《次韵徐积》)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杜甫《鸡》)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却似人生一梦中. (唐梁锽《咏木老人》)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鸡鸣紫陌曙光寒--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漫话古代咏鸡诗 提及诗歌中的鸡,当代读者或许首先想到的是伟人**脍炙人口的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其实,“一唱雄鸡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致酒行》).显然,了解古代咏鸡诗,这对“古为今用”是颇为有益的.在我国,咏鸡诗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王风·君子于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等咏鸡的诗句.当然,这些尚不能说是咏鸡的诗篇,而只是一些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诗句.《诗经》之后,咏鸡的诗句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有“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卜居》)的诗句,三国魏诗人曹植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名都篇》)的诗句,南朝宋诗人鲍照有“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代放歌行》)的诗句.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其二十四):“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此诗,可谓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咏鸡的诗篇.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为数众多.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50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1073项与查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有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鸡》,诗人崔道融的七言绝句《鸡》、韩偓的七言绝句《观斗鸡偶作》等.宋诗可谓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超过了唐诗.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275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5059项与查询匹配.其中,颇具特色的诗篇有刘兼的《晨鸡》、宋庠的《斗鸡》、李觏的《惜鸡诗》、周紫芝的《责鸡》、高斯得的《鸡祸诗》等.宋代之后,也有不少咏鸡的诗句与诗篇.其中,写得较好的诗篇有元代诗人陈廷言的《金鸡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的《咏鸡诗三首》、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等.古诗咏鸡,有的是以鸡意象作为自然景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唐代诗人顾况的诗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过山农家》),描绘田园风光,鸡为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则不仅是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古诗咏鸡,有的是表达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以“故人具鸡黍”衬托“故人”对诗人的真挚友情.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中写到斗鸡:“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发诗人对当时的权贵、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咏鸡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此诗系他登基之日闻鸡鸣而作,借咏鸡抒发了其登基的喜悦之情与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古诗咏鸡,有的明为咏鸡,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与其说是咏鸡,还不如说是写诗人的心境.诗人之所以要“打杀长鸣鸡”,就在于“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而为何要如此,诗中并未明言直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许,诗人是想念远方的亲人,愿在梦中与之相会.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代诗。 3.形容小狗的诗句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译文: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二、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 唐 · 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译文: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 三、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译文:往日养的家犬喜我久别乍归,它常情热的低回在我的身旁。 四、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汉·佚名《刺巴郡守诗》 译文:门外的狗叫声为什么大而杂?原来是有官吏急凶凶来到了我家门。 五、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御寇(先秦)《杨布打狗》 译文: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4.描写公鸡 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曹子建《弃妇篇》)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乐府徐朝云)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应须问子来 (苏东坡《次韵徐积》)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杜甫《鸡》)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却似人生一梦中。 (唐梁锽《咏木老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鸡鸣紫陌曙光寒--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漫话古代咏鸡诗提及诗歌中的鸡,当代读者或许首先想到的是伟人**脍炙人口的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其实,“一唱雄鸡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致酒行》)。 显然,了解古代咏鸡诗,这对“古为今用”是颇为有益的。在我国,咏鸡诗源远流长。 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王风·君子于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等咏鸡的诗句。当然,这些尚不能说是咏鸡的诗篇,而只是一些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诗句。 《诗经》之后,咏鸡的诗句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有“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卜居》)的诗句,三国魏诗人曹植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名都篇》)的诗句,南朝宋诗人鲍照有“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代放歌行》)的诗句。 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其二十四):“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此诗,可谓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咏鸡的诗篇。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为数众多。 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50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1073项与查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有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鸡》,诗人崔道融的七言绝句《鸡》、韩偓的七言绝句《观斗鸡偶作》等。 宋诗可谓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超过了唐诗。 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275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5059项与查询匹配。其中,颇具特色的诗篇有刘兼的《晨鸡》、宋庠的《斗鸡》、李觏的《惜鸡诗》、周紫芝的《责鸡》、高斯得的《鸡祸诗》等。 宋代之后,也有不少咏鸡的诗句与诗篇。其中,写得较好的诗篇有元代诗人陈廷言的《金鸡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的《咏鸡诗三首》、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等。 古诗咏鸡,有的是以鸡意象作为自然景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唐代诗人顾况的诗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过山农家》),描绘田园风光,鸡为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 而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则不仅是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古诗咏鸡,有的是表达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以“故人具鸡黍”衬托“故人”对诗人的真挚友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中写到斗鸡:“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发诗人对当时的权贵、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咏鸡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此诗系他登基之日闻鸡鸣而作,借咏鸡抒发了其登基的喜悦之情与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古诗咏鸡,有的明为咏鸡,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与其说是咏鸡,还不如说是写诗人的心境。诗人之所以要“打杀长鸣鸡”,就在于“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而为何要如此,诗中并未明言直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许,诗人是想念远方的亲人,愿在梦中与之相会。 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5.描写鸡和羊的诗句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陆游《戒杀》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黄庭坚《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鸡栖牛羊下,各自有室处。——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诸孙竞劝酬,烹羊杂鸡鲜。——黄干《庆元已未冬至前二日访林公度至栗山翌日同访》 牛羊鸡犬田家乐,终日思归盍挂冠。——欧阳修《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马牛羊犬杂豕鸡,或戴以首旁四支。——王令《古庙》 爱其生事亦自足,牛羊纵横鸡犬放。——文同《青鸟》 羊牛下来鸡欲栖,汪汪泪眼数行啼。——王逢《浦东女》 6.关于狗的诗句1、野老歌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2、早兴 唐代: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译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4、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5、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