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王维的故事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均自幼天资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陶渊明遗风。 2.关于王维 的古诗大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木童〕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挢蛿去三点水加草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和贾舍人早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 3.古代诗人王维的故事开元七年(719年),唐代大诗人王维19岁时入京参加京兆试,事先得知一消息:此次京兆“解头”(京兆试第一名称“解头”)在试前已拟定人选,乃是与王维一同应试的书生张九皋。 原因何在?原来张九皋请人拜托了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唐玄宗姑母),太平公主已命试官将张九皋定为解头。 王维本想凭真才实学夺得“第一”,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 于是来到岐王府中。见到岐王,一番交谈后,王维将京兆试官已拟定张九皋为解头的消息告诉了岐王。 同时请求岐王能说动公主改变主意。 岐王听罢王维的一番诉说,深感为难,因为太平公主性格倔强,若为此事与之力争,则深为不便。 但若听之任之,将张九皋定为解头,则又不情愿。左思右想,岐王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岐王知道太平公主喜欢读诗,而且喜欢琵琶乐曲。若是能让太平公主知道王维在诗歌、音律方面的才能,她也许会改变主意。 岐王告诉王维,回去之后做两件事情。第一,从以往诗作中选取佳作,抄录十首。 第二,选取琵琶新曲一首,此曲务必哀切动人。5日过后,王维前来王府。 见到岐王后,岐王告诉王维,即将与王维同去公主府第。岐王见王维衣着寒酸,若以一介寒士的身份去见公主,似乎欠妥。 于是取来锦绣衣衫,让王维换上。随后,王维身携琵琶与岐王一同来到太平公主府第。 到了公主府第,岐王先见公主,公主设宴款待岐王,并安排乐舞助兴。此时,岐王让人将王维传了进来。 太平公主第一次见到王维,只见王维年轻貌美,风姿英绝。于是问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是一知音。” 随即,岐王让王维献上一首自谱新曲。只见王维应手挥弦,潇潇洒洒,大弦小弦丁冬作响,乐声哀婉凄切,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回答:“郁轮袍。”公主听罢,极口称赞。 此刻,岐王对公主道:“此生不仅精通音律,擅奏琵琶,而且就文章而言,恐当世也无人能及。”公主听了岐王的一番议论,随即便问王维有何佳作于世间流传。 王维再次起立,将事先抄录好的诗卷奉上。公主阅罢,又是一阵惊奇。 因为这些诗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诵的诗篇,本以为俱是古人佳作,未料想出自王维笔下。 公主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绣衣衫。 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 岐王见此情景,心内大悦,知道时机成熟,便开口对公主道:“近日京兆试,若得此生为解头,诚所谓国之精英。” 公主听罢,急忙问:“为何不让其应举?”岐王答:“此生不得首荐,所以不愿应试。 据传闻贵主已谕京兆试官,将解头拟定为张九皋。” 公主听罢,笑道:“哪里是我的安排,无非是受人之托罢了。” 然后,对王维说:“此次解头,非你莫属,我当为你助力。”王维再次起身拜谢,随后,公主让宫人将试官召至府第,命宫女传公主的旨意。 京兆试毕。王维得中解头,一举登第。 扩展资料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 4.有关王维的诗词.《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关于王维的故事王维十七岁那年,决定上京去考状元。 父母为他准备好了行李,兄弟、朋友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在一片祝福声中,王维踏上了通往京城赶考的路。 王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王维被京城的繁华惊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王维大开眼界,以为到了人间仙境。 王维找到了一间安静的客栈住了下来,每天都在这里安心学习,也无心去观赏京城的美丽景色。每当他看见别人朋友齐聚,在树下饮酒作诗时,王维感觉到自己好孤单、好寂寞,于是十分思念家中的亲人。 一晃,九九重阳节到了,王维想:“在家乡的时候,每逢节日,朋友们便相约到高高的山峰玩耍,而今年朋友们中却单单少了我一人。”王维便放下书本,登上了京城的高处,眺望远方的家乡,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美好诗句。 6.关于王维的诗歌故事(130字)并配上诗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如《汉江临泛》一首,从大处落笔,状写襄阳一带的壮丽山川,气势雄浑,意境空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 又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评极为精当。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 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 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 《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 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 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 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 王维也将应举,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荐。但歧王权势哪里比得上公主,不能与公主争,于是只好以王维的才华去争取公主,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 过了几日,岐王让王维穿上锦绣衣服,鲜华奇异,带着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王维为皙白少年,风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见后,问岐王说;“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说;“是个懂音乐的。” 便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 公主直接问王维道:“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公主甚感惊奇,非常高兴。 岐王趁机对公主说:“此人不只长于音律,若说词学,更佳,简直无人能超过他。”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 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说;“这都是我所诵习过的,从前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就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维风流蕴籍,而且说话风趣,大为座中各位贵人所钦重。 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的荣光。”公主说:“那为什么不教他去应举?”岐王说:“听说您已经嘱托,解头不是要给那个张九皋吗?”公主笑道:“那是因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给张九皋。” 随即回头对王维说:“你要取解头的话,我当全力荐你。”就这样,又改荐王维,王维做了解头,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未必完全属实,或者纯属传构,但从中可知王维少年时代便成为引人注目的名人。王维中状元,却是事实,据考证,乃开元九年(721年)状元,时年21岁。 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 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为河东人,与王。 7.关于王维的诗大全王维的古诗一共407首 1、《杂诗》思乡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少年行》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4、《送别》送别诗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5、《红豆》唐诗三百首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鹿柴》唐诗三百首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诗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竹里馆》山水诗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送别》送别诗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 10、《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 11、《使至塞上》边塞诗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 12、《酬张少府》友情诗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 13、《归嵩山作》山水诗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 14、《过香积寺》唐诗三百首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 15、《汉江临眺》山水诗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 16、《积雨辋川庄作》田园诗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7、《老将行》唐诗三百首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18、《洛阳女儿行》唐诗三百首 唐·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19、《鸟鸣涧》山水诗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青溪》山水诗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 8.山水诗人王维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与佛相伴 王维,字摩诘,名与字合在一起便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维摩诘。维摩诘本是一位居士,后来修成正果,成为菩萨。安史之乱后,虽然朝廷宽恕了王维,只给了他降职处分,但王维自己内心还是充满了惭愧和自责,毕竟,对于那个时代的文人来说,气节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生命。王维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自幼就与佛有着不解之缘。此时,能够使他内心超脱的方法只有佛。从此,王维真正沉溺于佛理与山水之中,“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精通佛学,且悟性很高,能把很多人看不懂的佛理理解得很透彻,甚至能与大师们论道,倒真有些维摩诘居士的意味。而且他是真正地融会贯通,能将佛理融入诗画之中,尤其后期的一些诗,读完之后甚至会使读者也产生那种寂灭的心理。 有人认为,王维遁出世俗是一种逃避,其实,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换个角度,或许就会出现第二条路。一条路走到黑而不知变通,这恐怕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王维的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也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新唐书》说王维在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宗赞誉他为“天下文宗”,钱锺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世上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的说法,后人还将王维称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指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写的一手好诗,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在艺术方面的贡献,将永为世人所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