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秋冷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唐·窦巩。 2.形容秋天渐渐凉的诗句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已凉 (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描写“立秋好冷”的诗句有哪些1、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唐] 李益 《立秋前一日览镜 》) 2、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 杜甫 ) 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4、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二】) 5、“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 杜甫《立秋》) 6、“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立秋前一日览镜》)。 7、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立秋日》) 8、“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催颓。无因风月下,一共平生杯。”(《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清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9、“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阴惆怅尽孤吟”(沈遘《立秋书怀》) 10、而杨齐更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立秋后有感》) 11、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这是在长安怀念元稹; 12、“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立秋夕有怀梦得》)这是想起了刘禹锡。 13、“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 ,谁教同会一时秋。”(《立秋日登乐游原》)。 14、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落阶梧叶月明中。(宋·刘翰《立秋》 ) 4.形容秋天冷的诗句《秋词二首》之二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5.描写秋夜寒冷的句子1、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4、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5、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6.形容秋夜寒冷的词语有哪些1.寒风呼啸hán fēng hū xiào :寒风特别冷。 2.朔风凛冽,shuò fēng lǐn liè:刮着寒风特别冷。 3.岁暮天寒suì mù tiān hán :天气太冷。 4.寒气逼人hán qì bī rén :冷气袭击人。 5.寒风刺骨hán fēng cì gǔ:冷风刺到骨头里。 6.折胶堕指shé jiāo duò zhǐ:冷风大的能折断一切。 7.秋风阵阵qiū fēng zhèn zhèn :风一阵阵的,冷。 8.寒风侵饥hán fēng qīn jī :寒风进入的身体,特别冷。 9.,寒气袭人hán qì xí rén :寒气攻击人,真的冷。 10.天凝地闭tiān níng dì bì :冷的天地都关了起来。 11.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非常冷。像冻了起来。 12.呵气成霜hē qì chéng shuāng :很冷,呵口气就能结成霜。 13.霜露之感shuāng lù zhī gǎn :冷的能感觉出霜冻。 14.寒气逼人.hán qì bī rén :非常冷,寒气重。 15.更深露重gèng shēn lù zhòng :夜深了,露水重,特别冷。 7.形容“夜晚天气冷”的诗句有什么1. 《酹江月·夜凉》 宋代:黄升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3. 《听张立本女吟》 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4.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5. 《鹧鸪天·赏荷》 金朝: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8.形容“秋天寒冷夜晚”的诗句1、《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2、《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3、《宿府》唐代: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译文: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4、《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红星四溅,紫烟蒸腾。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