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的送别诗词,我要做一个关于某一首送别诗词的PPT介绍,求最好话别秦六郎 袁崇焕 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剡溪头.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金阊送别图 唐寅 金阊杨柳麦尘丝,又送吾儿上路岐.若到长安见知己,为言贫甚转工诗.寻芳草 别恨 明 夏完淳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 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 明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送妻弟魏生还里 王世贞 明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平安只两字,莫惜过江题.。 2.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PPT1/7分步阅读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2/7二、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3/7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 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 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4/7四、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 3.如何读懂古诗词.ppt免费全文阅读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一、知人论世。 把握诗词的广义语境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知人论世,用于古诗词的鉴赏,指的是要了解古诗词作者的生平、思想、风格,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品大意。比如,就作家所属的时代而言,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词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到了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 就作家的风格而言,陶渊明的诗淡远闲静,王维的诗恬淡优美,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等等。 总之,知人论世,司以为你理解古诗词的大意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解读标题,参悟诗词的内容大意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它具有或点明话题,或交代内容,或揭示主旨的作用。从标题人手,往往可以较快地参悟古诗词的内容大意。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交代了送别的对象、朋友以及到达的地点,这是在送别友人;“登高”,交代了这首诗是写作者登到高处的所见所想……总之,诗词的标题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它。可以抓住古诗词的内容大意。 三、解读序、注,了解诗词的背景 有的古诗词,在诗词的前面有序言,有的在诗词的后面有一些注释,解读它们,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非常有益。“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为整篇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注”,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词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语,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的用典或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的写作风格。 四、解读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象指形象,形式;意即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由此可见,要想理解一首诗词,诗词的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形象,才能领会诗词的主旨。 形象的含义很广泛,如在抒情诗中,形象往往是诗人自己(抒情的主人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写抒情主人公的梦游经历,塑造了作者的那种桀骜不驯、毫不妥协的斗争形象。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靠形象来表现,没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诗^往往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某个客观物象上,然后通过这个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 而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的情感色彩是相对稳定的,这些情惑与我们现代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理解古诗词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比如:梅花、莲花、冰雪、石灰、蝉――高洁;折柳、阳关、长亭、南浦、霸桥――送别、离愁;烽火、烽烟、狼烟、塞外、玉门关――战乱、戍边;夕阳、西风、归雁、浮云、子归――羁旅愁思。 因此,只有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读懂古典诗词。 五、解读“语言”。 体昧作者的情感倾向 (一)抓“诗眼”。理解诗词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最传神或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或词),比如《江楼旧感》:“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回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抓住诗眼“思”字来理解,思的原因是“独上”,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思的对象是曾经同来的望月人,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诗歌反复扣住“思”,缕缕思念更加挥之不去了。 (二)抓动词。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穿”、“下”和“向”三个字是写动态的动词,将有漫长距离之隔的四个地方,一气穿起,表达了诗人听到胜利消息后,想像还乡行程的迅捷而异常惊喜的心情。 (三)抓表颜色的词。这些词不论作主语、谓语、宾语,作用都在于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 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青青”,极写荠麦之繁茂,反映土地荒芜。“十里扬州路”,今非昔比了。 六、解读“题材”,把握古诗词的主题 古诗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但相同题材的诗词在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因此,弄清古诗词所属的题材,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题。 常见的题材有: (一)怀古咏史诗。大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感情。 (二)送别诗。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三)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其共同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凉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四)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五)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 4.怎么做诗歌ppt1、启动PowerPoint2013,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形状”组中的“圆角矩形”,插入到页面中。 2、画出圆角矩形之后,在“格式”选项卡下,调整矩形的填充颜色,为了村托文字,这里不建议大家填充较深的颜色。 3、再画出标题框,右击页面空白处,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4、弹出“设置背景格式”窗格,勾选“图片或纹理填充”,选择填充背景。 5、然后右击标题框,编辑文字,输入诗歌的题目并改变字型、字号、颜色等等。 6、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文本”组中的“文本框”,作者名称用横排文本框插入,诗句用垂直文本框插入。 7、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因为我们插入的是垂直文本框,这样就不需要在改变文字方向,简单许多。 8、给每个垂直文本框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在幻灯片播放的时候更加生动有趣。 9、大家还可以插入音频文件,营造一个气氛,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10、OK,我们的动画到此已经全部完成 。 5.古诗集幻灯片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6.如何读懂古诗词.ppt(一)读懂诗歌表层含义的方法指导例1:(2013江苏卷第二题)“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学生常见答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感慨时光易逝的复杂心境。 【参考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解析】:“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不如“厌恶官场”那么明确,但应该还算正确。 但“感慨时光易逝”与“追求恬淡”却相距甚远,原因就是“簟”“便”无法理解,然后就抓住了“时光”不放,自然就成了“时光易逝”了。“便”运用组词法,应该就是“便宜”之意,根据语境引申一下即“适宜”的意思了。 将“簟”解释为睡觉用的“席子”还是有好些方法的,比如根据字形中的竹字头,根据题目“醉眠”,根据上下文的“好鸟不妨眠”、“梦中频得句”,或联系已学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应该都能推断出来。例2:(2011年江苏卷的第一题)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字面含义翻译:李白的诗作无人可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解析】: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二句中的“思不群”是主谓短语,而非“动宾短语”,这里的“思”是名词“思想情趣”;要在三、四句前加上主语“李白的诗作”。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自然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诗坛地位,无人可敌;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因此要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也应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 实词推断--- 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补充举例: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里的“可怜”联系下文的美景,即为古义“可爱”之意。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里的“悦”和“空”在理解时就必须使动。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理解时就应该调换语序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4、“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后一句理解时必须倒装和补充,即“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二)读懂深层含义的方法指导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春日忆李白》就直接点明在春天,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仰慕的这一主要内容。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 再如《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作用3: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 如《鹧鸪天·送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例1.((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解析】:(1)我们从诗歌题目“送人”可以先大体上把握诗歌的题材为“送别诗”。 (2)回忆送别诗常抒发的感情:①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②情深意长的勉励、赞颂、祝愿之情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3)依据送别诗的大体情感,再结合这首诗的诗歌内容,确定这首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例2:(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解析】:(1)根据题目“金陵凤凰台”,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的题材,即怀古咏史诗.(2)回忆怀古咏史诗的可能会有的思想感情。 (3)再结合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就可以得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知识链接:各种不同题材的诗歌常见情感(1)惜别送别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2)思乡怀远诗:(羁旅行役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4)边塞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7.介绍古诗PPT的演讲稿[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 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 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 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 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 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 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 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 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 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 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 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 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 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 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 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 始能立足。 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 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 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 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 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 8.怎么样做一个古诗的PPT1、启动PowerPoint2013,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形状”组中的“圆角矩形”,插入到页面中。 2、画出圆角矩形之后,在“格式”选项卡下,调整矩形的填充颜色,为了村托文字,这里不建议大家填充较深的颜色。 3、再画出标题框,右击页面空白处,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4、弹出“设置背景格式”窗格,勾选“图片或纹理填充”,选择填充背景。 5、然后右击标题框,编辑文字,输入诗歌的题目并改变字型、字号、颜色等等。 6、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文本”组中的“文本框”,作者名称用横排文本框插入,诗句用垂直文本框插入。 7、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因为我们插入的是垂直文本框,这样就不需要在改变文字方向,简单许多。 8、给每个垂直文本框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在幻灯片播放的时候更加生动有趣。 9、大家还可以插入音频文件,营造一个气氛,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10、OK,我们的动画到此已经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