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从大处着眼的诗句

1.送魏大从军中令人感到震撼人心的诗句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震感人心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

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供迹垛克艹久讹勋番魔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运用典故:1“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2“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3“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4“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2.求形容“回顾过去,放眼未来”的诗句简短诗句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

2、《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译文: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3、《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译文: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译文: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5、《望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