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必备古诗文文言文{18篇}1.《论语》六则 《论语》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5.劝学 《荀子》6.曹刿论战 《左传》7.出师表 诸葛亮8.桃花源记 陶渊明9.三峡 郦道元10.师说 韩愈11.陋室铭 刘禹锡12.阿房宫赋 杜牧13.岳阳楼记 范仲淹14.醉翁亭记 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赤壁赋 苏轼17.爱莲说 周敦颐18.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诗词曲{42篇}1.关雎 《诗经》2.蒹葭 《诗经》3.氓 《诗经》4.离骚 屈原5.观沧海 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8.次北固山下 王湾9.使至塞上 王维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12.蜀道难 李白13.望岳 杜甫14.春望 杜甫15.登高 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20.观刈麦 白居易21.琵琶行 白居易22.雁门太守行 李贺23.赤壁 杜牧24.泊秦淮 杜牧25.夜雨寄北 李商隐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27.锦瑟 李商隐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32.登飞来峰 王安石33.江城子·密洲出猎 苏轼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36.游山西村 陆游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38.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39.过零丁洋 文天祥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41.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4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中学生常见诗词名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北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 谭词同《狱中题壁》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 孟浩然《登科后》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 岳飞《满江红》5、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 杨慎《临江仙》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 秦观《鹊桥仙》7、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白《论诗〉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李商隐(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三)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四)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销。——唐·杜甫《小至》(六)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八)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十)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胸襟。 ——李白(十一)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庄子(十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十三) 诗经散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6)靡不有初,鲜克其终。 (7)月出皎兮,皎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9)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十四)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十五)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十六)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三则均出自《孙子·谋攻》(十七)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罗贯中《三国演义》(十八) 为将之心,当先治心。 ——宋·苏洵《权书·心术》(十九) 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二十)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吴子兵法·治兵》 (二十一)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盐铁论》(二十二)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唐·李商隐《马嵬》(二十三)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蜎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二十四)与君子游,如日之长,加益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几何而不行陷乎?——马总(二十五)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二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二十七)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二十八)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战国·屈原(二十九)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三十)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寨讨伐隋炀帝文告(三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三二)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四恩(三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知己,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四喜(三四)礼,义,廉,耻。 ——四维(三五)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三六)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三七)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三八)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三九)大树参天兮干云霄,坐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霄。 ——屈原(四十)天上奇花天上开,共隐花间避浊世,妙哉,妙哉。——李白(四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四二)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四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四四)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 3.高中古文必背诗句高考常见的名句名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范晔《乐羊子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于我有戚戚焉。 ——《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比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戏为六绝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杨万里《浙江观潮》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 4.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有哪些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其五)(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其一)(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5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52、伯牙善鼓琴《列子》 5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54、湖心亭看雪(张岱) 55、河中石兽(纪昀) 56、木兰诗《乐府诗集》 5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8、卖炭翁(白居易) 5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60、满江红(秋瑾) 61、劝学《荀子》 62、逍遥游《庄子》 63、师说(韩愈) 64、阿房宫赋(杜牧) 65、赤壁赋(苏轼) 66、氓《诗经》 67、离骚(节选)(屈原) 68、蜀道难(李白) 69、登高(杜甫) 70、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1、锦瑟(李商隐) 72、虞美人(李煜) 7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详情可见最新的考试大纲: 其中,在语文大纲中明确了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确定了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5.高中必备课外古诗《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②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④云相逐。 全部注释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注释译文 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湘:湘江之水 ③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④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诗词鉴赏 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 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了。 苏轼曾说"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 《江雪》与《渔翁》两首诗所写,可以说是隐士的生活情趣。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作为被贬的司马,在政治上几乎彻底被遗弃,故能萧散自放,纵情山水,与陶渊明之隐居确有几分相似。 因此,陶诗有时也就成了他写诗的范本。 但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柳之与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陶不信佛教,而柳是信的。陶是真隐士,柳不是隐士,而是谪官。 虽如此,在思想情趣方面,柳与陶又有相通之处。比如对独立、自由之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古今文人,乃至未来人类的永恒的追求。 在艺术表达上,《江雪》之峻洁,《渔翁》之丰美,与陶诗之平和淡泊并不一样。但两人的诗又都是内涵丰富的。 所以苏轼说柳宗元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闲取黄烟吸。”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 6.高中诗歌鉴赏2008高考古诗词常见典故归纳 下面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2383562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21)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 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4)射天狼: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 7.高中必备古诗文有哪些一、古文(9篇) 1.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2.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3.屈原列传(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4.陈情表-李密 5.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6.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9.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1.氓 《诗经》 2.离骚(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3.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 -曹操 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6.山居秋暝 -王维 7.蜀道难 -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9.将进酒 -李白 10.蜀相 -杜甫 11.登高 -杜甫 12.登岳阳楼 -杜甫 13.琵琶行 -白居易 14.李凭箜篌引 -李贺 15.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 16.锦瑟 李商隐 1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8.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19.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20.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21.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2.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23.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24.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5.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8.求比较全的高中阶段课内外古诗 名句2009高考备考古诗词名句归类复习资料 一、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文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李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 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北宋苏轼 二、有关送别、乡思离愁的古诗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唐李煜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唐 崔颢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唐 李白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高适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三、有关“爱国及忧国忧民”的古诗词句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南宋辛弃疾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四、诗中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唐白居易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唐 李白 五、诗中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李白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唐 杜牧 六、诗中雪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唐 李白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七、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八、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九、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一、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2.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十二、诗中山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十三、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十四、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 李白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十五、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9.高一语文常考的古诗文有哪些必修一: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背易水诀别一段)、记念刘和珍君(背第2、4节)这些是课本要求背诵的. 而 《烛之武退秦师 》我们的老师要求背全文 必修二: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第3段) 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 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最后三段)、师说 必修四:念奴娇、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廉颇蔺相如列传(尾五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