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刘邦的诗句《咏汉高祖》唐人: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沛宫》唐人: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项羽》宋人: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历代传授歌》宋人:陈普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2.求咏刘邦诗词,多多益善都是近代他人原创,不知你要不要 读《高祖本纪》咏刘邦(二首) 分类:长乐诗词 读《高祖本纪》咏刘邦(二首) 性傲轻狂无赖郎,友朋酒会醉高阳。 良材善用驭韩信,一日功成居庙堂。 亭长何能称帝皇?虚怀将士助刘郎。 萧何月下追韩信,樊侩鸿门傲霸王。 略地攻城有敬伯,运筹帷幄赖张良。 三章约法废秦律,深得民心夺未央。 注:曹参(音cān),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 [中吕·卖花声]汉中拜将台咏汉初三杰并刘邦 刘 邦 穷乡闾里三郎悭,汉水中天聚旅鞍,江山巧取几多年。 狗烹兔死,君恩啬俭,让睢翁、讨追粮案。 韩 信 河清饿食漂妪饭,瘦躯曾作匹夫鞍,汉中更有拜酋坛。 若非袖甩,未央不暗,须毛白、照得孙看。 张 良 圯桥试履虔心腕,博浪锤偏已报韩,计出帏幄胜千般。 激流勇返,犹得人眷,证黄石、山中仙幻。 萧 何 粮钱户口终身办,月下追回征楚贤,规矩续继有曹参。 置田买院,释怀天患,成亦萧、败亦萧荐。 咏历史人物之 刘邦! 平生宝剑未曾磨, 过眼风流鲫鲤多。 不见当年狼居胥, 骠姚犹唱大风歌。 狼居胥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西汉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霍去病曾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封狼居胥山以祭天。 3.刘邦刘邦的诗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 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这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汉高祖刘邦的诗。 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著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 “你们去追吧。 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 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鼻涕挺老长的,当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 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想0K一下。 于是,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诗经》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 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安得猛士兮”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 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 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囊括四海、笑傲全球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就与这首完全不同了。 皇帝坐稳当了,就得考虑继承的问题了。按当时的规矩,刘邦与大老婆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 刘邦这个人,以前苦时打时杀时,与吕雉关系是挺好的,可是现在老婆多了,就对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吕。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是对还是错,咱也别管人家的事了,只是听听热闹。刘邦暗中工作也没少做,可是人家老吕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嘛。 吕雉就找到了张良,让张良主持公道。张良是啥人物?事到他那儿,第一他不能坏了规矩,得坚持原则,第二他要办的事一定得办稳妥,不能影响团结大局。 张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为吕后的儿子找了四个老头儿。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 这么的这么的,那么的那么的之后。有这么一天,刘邦看见了太子是和四个老头在一块儿,当时就灭了火,就没电了,就心里凉了。 他是知道这四位的底细的。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指着四个老头儿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上榻去,罢酒。 (《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诗与话,稍微翻译翻译就是:完了,完了,全完了,有这四个老头在帮吕后的儿子,咱们是完了。 心爱的戚夫人呵,看来咱们两个的儿子是当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吕老婆子将来就是心肝你的主子。 人一没招时就唱歌,就跳舞。咱们啥也别说了,你呢?跳个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个歌。 “天鹅呀,大雁呀,一飞就是几千里。羽毛丰满了呀,人家是随便飞来随便起。 随便飞呀,随便起。真没有招来,也没处说理。 我老刘虽有弓来又有缴,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 这可不是我老刘不管你。”老刘唱完后,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个满脸是泪。 想一想,说啥也没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盘狼藉。 果然,刘邦一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全是无可奈何陷于绝境。 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还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 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氏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 4.1.太史公评价高祖的话语,你从中是否有所感悟太史公曰:夏之政忠。 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 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 葬长陵。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忠厚。 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礼,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礼仪。 礼仪的弊病是使百姓不诚恳。所以要救治不诚恳的弊病,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忠厚。 由此看来,夏、殷、周三代开国君主的治国之道好象是循着圆圈转,终而复始。至于周朝到秦朝之间,其弊病可以说就在于过分讲究礼仪了。 秦朝的政治不但没有改变这种弊病,反而使刑法更加残酷,难道不是很错误吗?所以汉朝的兴起,虽然承继了前朝政治的弊端却有所改变,使老百姓不至于倦怠,这是符合循环终始的天道了。汉以十月为岁首,诸侯在每年的十月进京朝见皇帝。 规定车服制度,皇帝乘坐的车驾,用黄缎子做车盖的衬里,车前横木的左上方要插用旄牛尾或野鸡尾做的装饰。高祖葬在长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