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幸福晚年的古诗词关于幸福晚年的古诗词有: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钓鱼湾》 唐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春晓》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刘十九》 唐代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书怀寄王秘书》 (唐)张籍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2.表达晚年幸福安康的诗词有哪些1. 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 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 却药谢医,以至引年。 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2. 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 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 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3. 唐·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 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 唐·储光羲《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晚年幸福安康的句子: 南岳有真仙,人间祥瑞。酒量诗豪世无比。晚年林下,做个清闲活计。诮如千岁鹤,巢云际。 此日大家,广排筵会。酒劝千钟莫辞醉。昔时彭祖,寿年八百余岁。十分才一分,那里暨。 3.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终南别业》 等等。 1、东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5666262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白话释义: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2、魏·曹操《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释义: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静,方知不染心。 白话释义: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4、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白话释义: 义心指犹豫不决之心,诗中描写了诗人冒着炎热天气拜谒禅师,然后豁然体悟,原来大千世界,凉与热无在无不在,炎热只是心生,心静自然凉,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 5、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释义: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扩展资料: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龟虽寿》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龟虽寿百度百科_终南别业百度百科_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百度百科_饮酒 4.形容美好晚年时光诗句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孟郊《登科后》 译文: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 译文: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7、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译文:意气风发上凌九霄,整天饮酒之后便又如星离似的两地分别了。 8、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5.描写老年夫妇恩爱幸福的诗句有哪些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出处:《留别妻》 作者:苏武 朝代:汉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处:《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汉 译文: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译文: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出处:《玉楼春·春恨》 作者:晏殊 朝代:宋 译文: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6.形容晚年的诗句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形容晚年幸福诗词)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德!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美。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形容晚年幸福诗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描写老年夫妇恩爱幸福的诗词.有哪些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汉▪苏武《留别妻》 白话译文: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白话译文: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白话译文:需要嫁给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白话译文: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8.求:形容老人一生辛劳,晚年安享的诗句或者是古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处:《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白话译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扩展资料: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