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有才的诗句1、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出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 释义:李白被唐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处: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你)?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出处: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 释义: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6、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处:不见(唐·杜甫) 释义: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文章(宋·陆游) 释义: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处: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出处: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10、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处: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释义: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拓展资料: 有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才能,有才华,有本领。 才华,汉语词汇,拼音:cái huá,释义: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才。 出处:《北齐书·崔瞻传》:“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用来称赞别人有才的词语有:才华出众、颇具才华、才华横溢、才华四溢、才华盖世、才华超众、才华惊人等。 2.形容一个人只是局外人的诗句1、《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旧唐书·元行冲传》 原文: 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译文: 当事人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客观,却看得清楚。 3、《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形容一个人虚伪,假的诗句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4.形容一个人无知,不懂装懂的诗句,不要成语,也不要俗语之类的1、《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春秋战国门再吟》 唐 周昙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3、《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5、《天香》 宋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天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风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5.有什么诗词是形容一个人,无论周围人怎么做,都特例独行,我行我素《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形容外行的成语【门外汉】:mén wài hàn,指外行人。 作宾语;指外行人。【付之度外】:fù zhī dù wài,度外:心意计度之外。 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作谓语;指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表里如一】:biǎo lǐ rú yī,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 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 【方外之人】:fāng wài zhī rén,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后指僧道。作宾语;指僧道。 【话不在行】:huà bù zài háng,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说话。 【出敌意外】:chū dí yì wài,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作谓语、定语;用于意外的事。 【法外施恩】:fǎ wài shī ēn,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 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作宾语、分句;指宽大处理罪犯。 【衣锦昼行】:yī jǐn zhòu xíng,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 同“衣绣昼行”。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言行不一】:yán xíng bù yī,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作宾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邪魔外道】:xié mó wài dào,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 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正统的学说。【行险侥幸】:xíng xiǎn jiǎo xìng,行险:冒险;侥幸:偶然地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遭不幸。 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门户开放】:mén hù kāi fàng,开着门或像是开着门做某事。也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让外国人进入本国进行某些活动。 作宾语、定语;指对外开放政策。【字里行间】:zì lǐ háng jiān,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作主语、宾语;指字句之间。【形骸之外】:xíng hái zhī wài,形骸:身体;之外:意思是表现在外面,一看就看出来。 人外在的肉体形貌。指身体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 【付诸度外】:fù zhū dù wài,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作谓语;用于处事。【方外之士】:fāng wài zhī shì,方外:世外。 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作宾语;指僧道。【方外人】:fāng wài rén,方外:世外。 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作主语、宾语;指僧道。【外合里差】:wài hé lǐ chà,比喻口是心非。 作谓语;指言行不一。【御敌于国门之外】: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国门:原指国都的城门,后泛指出入国境的要道。 原指强盗在国都门外抢劫。后泛指当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内圣外王】:nèi shèng wài zhǔ,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 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作宾语、定语;指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直内方外】:zhí nèi fāng wài,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行。 【儿行千里母担忧】: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作宾语、定语;用于母子关系。【禹行舜趋】:yǔ xíng shùn qū,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 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作定语;指模仿。 【中通外直】:zhōng tōng wài zhí,通:通气。内有小孔通气,外表形状挺直。 比喻人心胸开阔,行为端正。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折冲尊俎】:zhé chōng zūn zǔ,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 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作谓语、定语;指外交谈判。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xíng zé lián yú,zhǐ zé jiē xí,行:行路;舆:蓬车或轿子;止:停止席:席位。外出时车或轿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 形容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作谓语、定语;用于两人的关系。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乘人不备突然行动。【口绝行语】:kǒu jué xíng yǔ,说话严谨,不外传。 【手挥目送】:shǒu huī mù sòng,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 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作谓语;用于行文。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 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作谓语、宾语;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徒有其表】:tú yǒu qí biǎo,表:表面,外貌。 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闭关自守】:bì guān zì shǒu,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 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为保守。 【举止言谈】:jǔ zhǐ yán tán,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外在风度。【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 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作宾语、定语;指外交手段。 7.描述等一个人的诗句都有什么01.《忆江南》(很经典的一首)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温庭筠 0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诗经>> 0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0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明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