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常识

1.有关唐诗的知识~~~

唐诗意象图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唐抄本 《唐诗卷》(24张)。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2.有关古诗的常识

1,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 (李白)2,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杜甫)3,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么被称为"小李杜"的是谁 (李商隐和 杜牧)4,诗作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谁 (陆游) 陆 游 简 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被誉为"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只有多读多背了。【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

3.唐诗的文学常识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雄-岑参 七律圣手--李商隐 诗神--苏轼(宋)

4.有关于唐诗的知识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5.跪求有关古诗词的小知识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

6.古诗词基础知识有什么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

、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7.唐诗小知识

诗词格律-古诗知识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

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

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

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

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

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8.古诗知识问答题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 ),早有蜻蜓立上头.4、( ),二月春风似剪刀.5、接天莲叶无穷碧,( ).6、( ),欲饮琵琶马上催.7、柴门闻犬吠,( ).8、( ),天下谁人不识君?9、( ),孤帆一片日边来.10、( ),只是近黄昏.11、昼出耘田夜绩麻,( ).12、野旷天低树,(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14、日出江花红胜火,(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16、人有悲欢离合,( ).17、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18、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19、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答案:1.笑问客从何处来.2.缘愁似个长.3.小荷才露尖尖角,4.不知细叶谁裁出,5.映日荷花别样红.6.葡萄美酒夜光杯,7.风雪夜归人.8.莫愁前路无知己,9.两岸青山相对出,10.夕阳无尽好,11.村庄儿女各当家.12.江清月近人.13.春风又绿江南岸,14.春来江水绿如蓝.15.霜叶红于二月花.16.月有阴晴圆缺.17.白日;黄河18.苍;白19.三千;九20.梨花。

下一篇
有关唐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