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汉仪全唐诗

1.司马氏两个字楷书怎么写

司马氏两个字楷书怎么写?

司马氏三个字楷书这样写——

魏书体

田英章楷书

汉仪全唐诗字体

2.知乎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中文字体

每一款汉字都是一首诗,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中文字体。

----------------1 方正书宋简体 2 汉仪旗黑 25----------------1 方正正纤黑简体2 汉仪全唐诗简体3 微软雅黑----------------1 方正字迹-吕建德行楷2 方正字迹-典雅楷体3 八大山人字体试用版4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1 方正幼线简体2 方正兰亭刊宋----------------典雅型:1 方正宋刻本秀楷简体2 康熙字典体(繁体)3 欧体楷书4 方正苏新诗柳楷简体柔美型:1 方正简启体2 长城中行书体灵动型:1 书体坊米芾体2 祥南行书体3 方正黄草精致型:1 冬青黑体2 昆仑细圆。

3.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中文字体

关于字体,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特别是学设计的同学,拥有一个丰富的字体库是个必须要有的技能。当然我并不是学设计的,不过实习的时候跟着技术部学过一些关于PS软件操作技能,那时候我有一种错觉,常常觉得PS里面技术不是最主要的,重点是素材和灵感,而字体库是素材里面最主要的一部分。那借这个机会,我也来推荐推荐我所喜欢的中文字体吧。

作为现代软妹纸的我,认识的繁体字实在是不多,而且比画太多,也不大喜欢写,大多喜欢的都还是简体软萌风的。

软萌风的字体我特别喜欢,当年用安卓手机的时候都是可以下载安装使用,可惜现在用的是苹果手机,除非越狱,不然无法安装使用。

第一种字体是方正淘乐简体【如下图】,这种字体看起来是有点儿别扭的,但是非常具有艺术特点,每一笔一划都是十分工整的,但是工整中却透露着长短不一的不规则感,特别适合做手抄报黑板报等的标题、以及包装物、宣传册什么的。

第二种字体是萝莉体【如下图】,特别是第二版萝莉体,跟华康少女字体很像。最大的特点是一笔一划都非常的圆润,没有棱角,让人看着如春风飘过般,很是舒服。每当我看到这种字体的时候,我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包子脸、丸子头这种圆滚滚的东西,是不是很喜感。

第三种字体是娃娃体【如下图】,这种字体跟小时候刚开始学写字时写的那些很像,一笔一划有些比较紧凑有些比较分开,甚至有时候是歪歪扭扭的,跟它的名字一样,如同娃娃很是稚嫩可爱,常常会被用来做卡通设计海报之类的东西。

相对来说今天我推荐的这些字体都不是属于正式场合用的,在正式场合里,我比较喜欢楷体、细黑等字体。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来说说呗(●ˇ?ˇ●)

4.曹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一说曾做过康熙伴读,曹寅与康熙这对少年君臣在幼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曹寅一生深得康熙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四次南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

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抄八卷》、《诗抄别集四卷》、《词抄一卷》、《词抄别集一卷》、《文抄一卷》传世。一说戏曲《虎口余生》与《续琵琶》为曹寅所著。

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已是潜伏着危机,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

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设法补上亏空。

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

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就在曹寅去世的当年,即康熙五十一年,其于二月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南返。

曹寅去后,康熙命曹颙任江宁织造,至卒,康熙又命其弟曹頫继任。 清朝时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刊刻而成。

近日,市档案局清史工程中整理抢救出的《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不少奏折,描绘了当年扬州刷印业高度发达的盛景。 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文史专家魏怡勤经过对“御档”精心研究,昨天向记者解读了这三部古籍巨著在扬州校刻的全过程。

扬州诗局为何设于天宁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

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发《全唐诗》一部,命江宁织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后,即积极着手筹备。

当年至次年期间,曹寅所上的奏折很多内容与刊刻《全唐诗》有关。 据史料称,曹寅把“扬州诗局”设在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就有巡盐御史的行署,属于两淮巡盐御史的房产,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宁寺东廊待漏馆。

这样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校刊《全唐诗》的质量,加快校刊《全唐诗》的速度。 《全唐诗》究竟何时开刻? 《全唐诗》开刻时间问题一直有争论,而清宫扬州御档的解密,使这个历史疑团迎刃而解。

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曹寅四十四年(1705)五月初一日折云:“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可以看出,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刊刻《全唐诗》书局,但校刊工作并未完全开展。

另从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看到,编校词臣是陆续到位的。曹寅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折:“校刊全唐诗,现今镂刻已成者,臣先将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装潢一样贰部进呈。

其纸张之厚薄,本头之高下,伏候钦定,俾臣知所遵行。”康熙帝朱批:“知道了。

样本都改过发回。” 《全唐诗》大规模的刊印工作自此开始。

扬州诗局进入刊刻工作的高峰期,实际上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以后。 《全唐诗》何时刊印完毕?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曹寅多次上奏康熙,请示刊刻事宜。

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二十八日的奏折说:“又诗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诗,今年可以竣事。”到了七月初一奏折:“遵旨校刊全唐诗集,目下刊刻只剩五百余页,大约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对错字毕,即可全本进呈。

共计有十二套,除春间所进二套外,又校对得六套,谨装订进呈御览,伏求圣训俯鉴错误,指示臣等,使得刊改归正,以成一代之书。”康熙帝朱批:“刻的书甚好,等细细看完序文,完时即打发去。”

至此,《全唐诗》的校刻工作已接近尾声。 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今有刻对完全唐诗九十套,进呈御览。

其余俱已刻完,月内对完,即行刷印进呈,合并奏闻。”《进全唐诗。

5.蜀国的历史中有一个叫花蕊夫人的人吗

有。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

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称“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聪明贤淑,风流蕴藉,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

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 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

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

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

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宋太祖早闻花蕊夫人之名,令立即召见。

只见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远山,唇若朱涂,确实是蜀国第一丽人。为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人说女色是亡国祸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乐,败了国家,该当何罪?”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辞:“作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是什么道理?”当场索要纸笔,题了一首《述亡国诗》献上。

宋太祖喜爱花蕊夫人,将她收入宋宫。7天之后,孟昶不知何故竟暴死于宅第。

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孟昶的像,表示纪念。后来,宋太祖死,赵光义继位,又逼花蕊夫人就范,她哪肯再度失身偷生?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

才名远播的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但却留给后人一连串的问号。 有的说,她是被赵光义看见,一箭射死的。

有的说,她被宋太祖纳入后宫后,依然怀念前夫孟昶,把孟昶的画像供奉在内宫,骗宋太祖说是“张仙送子图”(据说后人盛行供奉“张仙送子图”,就是由此而来)。后来,她年长色衰,郁郁而死。

也有种说法早在国破家忘时,花蕊夫人痛心疾呼疾呼:“国已不在,我还有何面目存身于世间!”后飞身以头撞击宫殿石柱,顿时,鲜血崩溅..宋太祖赵匡胤出手想拦,早已来不及了,不由长叹:“真乃千古一奇女子也!”让人隆重下葬了花蕊夫人,又命建庙祭之。 息夫人: 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本名息妫,原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由于她的容貌太美丽,楚王在公元前680年灭息国时,遂将息妫据为己有。后来,息妫“生堵敖及成王焉。

未言,楚王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 《左传》庄公十四年于是,息夫人在历史上的悲剧女性角色由此奠定。 息夫人为什么“未言” “未言”的又是什么古今学者有种种解释。

杜预、王维说是指“未与王言”、“不共楚王言”,现代学者蔡义江等赞同此说王维《息夫人》、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但古人对此说早有驳诘 “乌有所谓生子而未言者 ” 吴骞《拜经楼诗话》 “息妫既为楚王生二子,衽席之间,已夕,安得未言 ”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一于鬯等人认为,“未言”就是“未尝一笑”。

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杨伯峻认为此说实“误”,他引古人成说,认为“未言”就是不“先发口”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一册。钱钟书也引古人成说,认为“未言”就是不“言及往事”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 ,至于饮食起居时是否言谈,钱先生并未涉及。

笔者比较认同杨先生的解说,不“先发口”即指对任何事都不先发言。理由是,息妫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有降志辱身之恨。

悲恨交集,如两块大石重重地压在心上,哪里还有什么言语她不想开口,也不愿开口。但在楚文王的淫威面前,在“生堵敖及成王”的夫妻生活中,又怎么可能不开口,不说话在这种两难的情势之下,她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先发言。

尽管以上诸种解说不能统一,但认同息夫人吞声饮泣、以泪洗面的伤心情态则一。而实际上,正是因为对“未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反而增添了息夫人悲剧的传奇色彩。

息夫人国破家亡以及吞声饮泣、默然抗争的不幸遭遇引来了古代人们的同情。唐代有人为她建造“桃花夫人庙”,一些文人墨客、才子雅士更是咏叹不绝。

其中著名的诗篇要算王维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我们读“看花满眼泪”,便会自然地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读“不共楚王言”,也会自然地想到息夫人“未言”。此外,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从另一角度来咏叹和评说息夫人,写下有名的《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绿珠坠楼而死,以效死于夫婿之前,何等刚烈又何等决绝。

6.杜甫的《青宿左省》谁翻译一下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注释】:(1)宿:值晚班。

左省:唐代的门下省在皇宫之东。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2)掖垣[音“原”]:宫殿旁的墙壁。(3)临:居高临下。

(4)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5)金钥:开锁的声音。

(6)封事:向皇帝奏事的人封上奏折以上呈。唐时的拾遗,掌供奉讽谏,小则廷诤,大则上封事。

[译文]晚上,花枝掩隐在宫殿墙垣这之中,投林栖息的鸟儿啾啾鸣叫而过。群星闪耀,皇宫的千门万户闪动;皓月当空,高耸的宫殿愈显明亮。

夜值不睡,谛听宫门的声音;风吹檐铃,想起百官上朝的马铃声。明天上朝有奏本上呈,多次询问天亮了没有。

【简析】: 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

诗题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

看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

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

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

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

两句是说自己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

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

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吴小林)---------------------------------------- 【鹤注】公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东,故曰左省,亦曰左掖。

花隐掖垣暮①,啾啾栖鸟过②。星临万户动③,月傍九霄多④。

不寝听金钥⑤,因风想玉珂⑥。明朝有封事⑦,数问夜如何⑧。

(上四宿省之景,下四宿省之情。花隐、鸟栖,日已暮矣。

星临、月近,夜而宿矣。听钥、想珂,宿而起矣。

问夜未央,起而待旦矣。自暮至夜,自夜至朝,叙述详明,而忠勤为国之意,即在其中。

《杜臆》:有风则铃锋皆鸣,故因而想及玉珂,在省中不得闻珂声也。)①刘桢诗:“隔此西掖垣。”

掖垣,禁墙也。②古乐府:“凤凰鸣啾啾。”

何逊诗:“日夕栖鸟喧。”③【生注】“春星带草堂”,在月落之后。

“星临万户动”,在月出之前。《汉书》:武帝起建章宫,有千门万户。

④庾阐诗:“翔虬凌九霄。”以九霄对万户,指九重之地言。

【访注】比廊庙之上。⑤【生注】本言不寐,用寝字方响。

《黄庭经》:“玉匙金钥常坚完。”⑥杨方诗:“因风吐徽音。”

张华诗:“乘马鸣玉珂。”梦弼曰:《本草》:珂,贝类,可为马饰。

是也。蔡又引《旧书·舆服志》:五品以上,有珂伞。

凡车之制,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

7.蜀国的历史中有一个叫花蕊夫人的人吗

前蜀和后蜀历史上都有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前蜀):花蕊夫人(约883年-92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姓,封淑妃,又称小徐妃,成都人,王衍姨母。王建死后,因其姐徐贤妃为嗣皇帝王衍生母,王衍尊姨母为翊圣圣皇太妃。

交结佞臣,专权受贿,为后唐庄宗所杀。所作宫词,写前蜀宣华宫游乐故事,世称《花蕊夫人宫词》,其中为她所作的约九十余首。

花蕊夫人(后蜀):花蕊夫人(?-976年),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宠妃,姿色美艳,封慧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东南)人,徐氏。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时著名的女诗人,著有《花蕊夫人宫词》。

《全唐诗》中将其诗归为孟昶妃所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