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威武雄壮的古诗词

1.谁来说说那些雄壮的诗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论语》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孔子•《论语》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5、自反而缩(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齐物论》

8、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楚•屈原《国殇》

9、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霍去病

10、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东汉•陈汤

11、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北朝•宗悫《宋书•宋悫传》

1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唐•李世民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1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颠却沧溟水。——唐•李白《上李邕》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南宋•岳飞《满江红》

2.描写英俊少年的诗句

1、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译文: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2、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世说新语·容止》【南朝宋】刘义庆

译文: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3、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咏怀诗其十二》【三国魏】阮籍

译文:花容月貌如同九春,腰恭敬的弯曲着如同秋露一般。

4、鸢肩公子二十余,齿编贝,唇激朱。——【唐】李贺《荣华乐》

译文:耸着肩膀的公子年纪二十有余,齿如编贝,唇涂丹朱。

5、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唐《观猎》

译文:少年打猎打到平原兔,骑着马捎意气分发的回家。

6、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四首》唐代:王维

译文: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3.求气势磅礴的诗,要那种边塞打仗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诗今译】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虽然两鬓已生白发,这又何妨!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也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也能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那我一定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不知道行不行?

4.七律 长征这首律诗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

《七律·长征》这首律诗,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原诗:

《七律·长征》近现代: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在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书赠等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

1935 年9 月18 日,**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 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

当日,**拄着拐杖和大家一起攀登。他鼓励大家说:努力爬,别停下,停下会冻伤的,坚持就是胜利!下午3 时,红军胜利登上山顶。**仰望西天,心潮澎湃。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

翻越岷山后的第三天,9 月20 日上午,**、**率部抵达甘南小镇哈达铺。群众热烈欢迎红军,纷纷把红军拉进家里。**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连续写下了《七律·长征》《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当时,侦察连从哈达铺的邮局缴获了一批报纸,其中有一份天津出版的《大公报》。**从《大公报》得知:“全陕北23 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 万,编为赤卫队者20 余万,赤军者2 万”。“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枪有万余”。这份报纸上还有徐海东与刘志丹两支红军会合的消息。

到陕北去!长征以来红军的目标和落脚点这个大问题,经过7 次调整变化,现在终于确定了!**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写下上述诗词。

**的《七律·长征》写于1935 年9 月20 日至29 日之间,为何后来出版的《**诗词》将此诗写作时间标为1935 年10 月?这是因为依循惯例,诗词因篇幅短小,写作时间以修改定稿时间为准,小说论文等篇幅长的文章,常在文末标出“一稿”、“二稿”、“修定稿”的字样。

1935 年9 月29 日,**、彭德怀、**率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于拂晓出发,一举攻占了通渭县城,歼敌300 余人。第二、三纵队也离开位于通渭县西南部的榜罗镇,相继会合于此。这时,红军士气高涨,军纪严明,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

陕甘支队政治部印制了宣传品发给群众;印制了《陕甘苏区略图》发给官兵。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充满欢乐。当晚,红军一纵队一大队(红一团)先锋连,在通渭县城内文庙举行晚会,有200 多人出席。

晚会开始,先由**讲了形势和任务,以及长征目的地,陕北的状况。他讲话结束时说:“我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诗,现在朗诵给大家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他用节奏鲜明、韵味十足的湖南腔,朗诵了《七律·长征》。2000 年9 月,在**朗诵《长征》的原址(今文庙小学),刻了一座《七律·长征》诗碑,以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