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古诗的纯音乐有那些古琴曲《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带着地球人的问候在深邃的太空中回响的美妙的音乐)。 古琴曲《石上流泉》、《流水》、《广陵散》 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良宵》、《听松》 琵琶曲《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霸王卸甲》 古筝曲《高山流水》、《战台风》、《秦桑曲》 笛子曲《姑苏行》、《鹧鸪飞》、《喜相逢》 唢呐曲《百鸟朝凤》、《抬花轿》、《庆丰年》、《龙腾虎跃》 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楼情歌》、《竹林深处》 二泉映月(民族管弦乐) 平湖秋月(民族管弦乐、广东音乐) 钢琴曲《平湖秋月》 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 彩云追月(管弦乐曲) 雨打芭蕉(民族管弦乐、广东音乐) 2.关于唐诗的歌曲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哈有《秋水长天》等。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 3.《何满子》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1 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说唐武宗时,有一孟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2 何满子,唐教坊曲.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词名本此.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又名《河满子》.。 4.带音乐的古诗词句()的柳树()摇摆着重点是带音乐的古诗句啊~是描绘音乐吗? 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 作者: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咋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