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节气的古诗做一期诗歌小报吧1、《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宋)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2、《踏莎行》——(宋)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3、《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4、《谷雨》——(宋)朱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5、《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唐)孟浩然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6、《题伍彬屋壁》——(唐)廖融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7、《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8、《谷雨》——(宋)朱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9、《谷雨》——(明)方太古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2.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 《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 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文学风格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 《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 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表现的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