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眼瞎的诗句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唤起两眸清炯炯——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崔珏《有赠》 白发垂不剃,青眸笑更深—僧贯休《天台老僧》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陶渊明《闲情赋》 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波湛横眸,霞分腻脸——张先《踏莎行》 唤起两眸清炯炯——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苏轼《水龙吟》 2.形容人有眼力的成语【独出手眼】:手眼:手段和眼力。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超独特,不同凡响。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法眼通天】:法眼:佛教中所谓有“五眼”之一,能看见实相。法眼能看穿天。比喻人的眼力卓越精深,看得很远。 【慧眼独具】: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慧眼识英雄】: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3.形容人有眼力的成语独出手眼——手眼:手段和眼力。 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超独特,不同凡响。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法眼通天——法眼:佛教中所谓有“五眼”之一,能看见实相。法眼能看穿天。 比喻人的眼力卓越精深,看得很远。还珠买椟——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同“买椟还珠”。慧眼独具——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慧眼识英雄——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极目迥望——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先见之明——明·指眼力。 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眼高手低——眼力过高,手法过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眼高手拙——眼高:眼界很高,观察事物的水平高;拙:低劣,笨。指人徒有眼力,而实际能力低下。 眼尖手快——眼力好,动作快。有眼不识荆山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比喻眼力差,识别不出贤人或珍品。知人之鉴——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同“知人之明”。知人之明——明:指眼光。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4.形容眼神的诗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明眸善睐” (曹植《洛神赋》) “目流睇而横波” (傅毅《舞赋》) 《红楼梦》对美女眼睛的描写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宝钗)“一双丹凤三角眼”(凤姐)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晏几道《采桑子》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唐代李贺《唐儿歌》中有“一双瞳仁秋水” 唐代元稹《崔徽歌》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 刘鹗在《老残游记》 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曹雪芹《红楼梦》 中写众女子经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 柔和性气。雅称佳名呼懿懿。解舞能讴。绝妙年中有品流。眉长眼细。淡淡梳妆新绾髻。懊恼风情。春著花枝百态生。---《减字木兰花·柔和性气》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照水有情聊整鬓,倚阑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浣溪沙》 揩试老来诗句眼,要看拍堤春水。月下凭肩,花边系马,此兴今休矣。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 《念奴娇·风狂雨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