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表达了红军那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这是胜利会师时候写的。 2.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的是哪三军诗歌中的三军一般不指具体的,比如解放军什么的,而是一种意象,指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么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当时负责军队的一切杂务都是民工,当兵员不够时民工也要打仗的)。 会师地点有两个: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完成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完成。 3.关于长征的诗句10句长 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9、《七律》 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