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南丁格尔的诗歌提灯女神——南丁格尔赞歌 你手提一盏油灯 脚步轻轻地 穿过一个病房 另一个病房 巡视的目光 如这跳动的火苗一样 燃烧着关爱、细心和责任 这不是一盏普通的油灯 从你点燃的那一刻起 1854年的某个夜晚 它就一直亮着 一个半世纪的岁月并不遥远昨天 今天 那些白衣天使 是被你的光辉指引着在平凡的日子里里 雕刻时光 追随你的脚步 她们在生命的田野里默默耕耘 铲除疾病的荒草碎石 再一点点播种下 希望和健康 用辛劳和汗水 诠释着 敬业和奉献 这盏灯照亮每一间充满病痛的病房 也照亮每一个病人的心南丁格尔名字与精神一样不朽的 女人你是高高地站在世界屋脊上最美的那一道风景 在伦敦街头树立着一座女士的铜像,在 10英镑纸币的背面印有这位女士的半身像,她就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英国人把她看作是英国的骄傲,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赞美她的高贵精神,称她为女界的英雄。 唯一志愿:做一个好护士 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中部历史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有移民家庭,后来随家迁居英国。 幼小时就勤奋好学,遍览各种经典名著,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精通英、法、意、德诸国语言。 她的父母希望她在文学、音乐方面发展才能,跻身名流社会,而她对此兴致淡薄。 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 她鄙视贵妇人无所事事的寄生生活,抨击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参加劳动。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南丁格尔女士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给它包扎,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尔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 当时的英国医院肮脏混乱,护理工作多由妇女担任,其社会地位同于仆役。她们工作艰苦、时间长,同时因缺乏护理常识,病人得不到适当照顾,死亡率高。 南丁格尔意识到护理病人不只是妇女的天赋,还需知识。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 185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韦特接受护理训练。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1854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法国陆军医院就有护士护理伤病员。而英国的战地医院管理不善,救护条件很差,又没有护士护理伤病员,士兵死亡率高达50%多。 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前往战地担任护理工作。在英国政府的邀请下,她率领38名护士亲赴前线,在4所战地医院服务。 当时前线用品匮乏,水源不足,医疗卫生极差。但她毫不气馁,以满腔的热情救护伤病员,竭力排除种种困难。 她重组医院,改善伤员的营养和卫生条件,整顿卫生间,化验室和厨房以及敷料器具和药物的供应,加强伤口护理。她对伤员充满同情心和责任感,为他们解决必需用物和食品,组织士兵家属协同工作,增加他们的营养,从而使战地医院面目改观。 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她一时成了英国传奇式的人物。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热爱伤病员,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她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着。 在黑暗的深夜,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每一个伤兵,伤兵们感动得躺在床上亲吻着落在墙壁上的她的身影,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士”。她的事迹广为流传。 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战后南丁格尔一直致力于护理工作,她被称为民族英雄,但她谦恭礼让,谢拒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会,决心为改善英军的卫生条件而继续努力。1857年,她促成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4400英镑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 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还提出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 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 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国际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 12日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纪念这位英国护理学先驱、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世界各地举行纪念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护士纪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 2.有shi的成语1、轰动一时释义: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 也作“哄动一时”。出处: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示例:这是个轰动一时的事件。2、黄金时代释义: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 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出处: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示例:中宵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金时代。3、立时三刻释义:立刻、马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示例:这件事情你要立时三刻解决。 4、七十二行释义:泛指各行各业。出处: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示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5、十字路口释义: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示例:这是我人生的十字路口。 3.有关“钥匙”的诗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浮生。一曲一场叹,一世一双人。 钥匙 (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开锁工具) 钥匙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开锁工具,制作钥匙的材料主要以铜、锌、铝、铁和其它金属。钥匙的发明比锁要晚些,自4000年前已在古埃及出现。钥匙种类很多,有普通钥匙、智能钥匙、遥控钥匙、电子钥匙等等。 钥匙 yào shi 法文:clé 英文:key (1) 开锁用的东西,有的锁用了它才能锁上。 (2) 比喻有效的方法、窍门。 制作钥匙的材料主要有铜、铝和其它金属制造而成。 钥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日常用品衍变成了今日的藏品。钥匙,以铜制为主,也有其他金属制作成的,可谓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指环式钥匙:古罗马人是穿长袍的,而长袍按当时的风俗是不准做口袋的。为了防止出门的时候把钥匙遗失,所以就制作了指环式钥匙,出门后把钥匙像戒指一样戴在手指上,既安全又美观。 2、蜜月钥匙:100多年前,美国不少旅馆里都备有一种特制的钥匙,叫“蜜月钥匙”,指专门为蜜月的新婚夫妇准备的,夫妇俩必须同时将各自的钥匙插入锁孔,房门才能打开。 3、节电钥匙:新加坡的旅游业很发达,旅馆的耗电量也惊人。专家们发明了一种节电钥匙,将客房里电源的接通与切断和客户钥匙的使用联系起来。当客人离开房间,锁上房门,拔出钥匙时,节电装置开始工作,大大降低了旅馆业的耗电量。 4、“锁寒窗”钥匙:我国存世最早的钥匙是唐朝(公元731年)的铜铸钥匙。它的形状酷似中国古代香阁的窗格,被收藏者称为“锁寒窗”。 5、金钥匙:在埃尔巴岛上的一家小博物馆内,有一枚世界上最值钱的钥匙。它是拿破仑当年赠给爱妻约瑟芬的一枚金质小钥匙,有人欲出价2万美元买下它,但受拒绝。 6、城市“金钥匙”:如果对来访者赠予某城市的金钥匙,则是极高的礼遇,象征着友谊和信任。 钥匙的由来: 原始人过着穴居的生活时,为了安全,有时要推动巨石来挡住洞口,它所防备的也并不是小偷而是野兽。私有制出现后,小偷出现了,于是锁也就诞生了。 远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锁。不过,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明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而钥匙的发明比锁要晚些,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他们的 锁是把一条木制门栓插入一个槽中,槽沟顶部有一个木制栓。门栓插入槽沟后,木制栓便会插入门栓的孔。这样一来,门栓便很牢固,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 由于埃及人的锁只能用在有门栓的那一面,不利于灵活地开与关,于是,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一种可以从另一面打开的锁。希腊人所制的钥匙,是一根弯曲的木棒,形状和大小很像农夫用的小镰刀。但是也有一些钥匙长达3尺,必须扛在肩上才能搬动,相当沉重。 罗马人可以说的是古代最精巧的锁匠,他们对制造钥匙的标准相当有研究,已经懂得把钥匙末端的钉子切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4.有shi的成语1、轰动一时 释义: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 出处: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示例:这是个轰动一时的事件。 2、黄金时代 释义: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 出处: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示例:中宵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金时代。 3、立时三刻 释义:立刻、马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示例:这件事情你要立时三刻解决。 4、七十二行 释义:泛指各行各业。 出处: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示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5、十字路口 释义: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示例:这是我人生的十字路口。 5.和教育有关的诗词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6.现在诗歌的要求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中文名:诗歌 外文名:poetry 拼音:shi ge 来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 表现手法:赋、比、兴 语言:精炼而形象 注音:ㄕ ㄍㄜ 7.求李贺的诗歌与其赏析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诗鉴赏 转眼之间又是冬至,寒风萧瑟,善良的友人大概为了排散李贺客境中的苦闷,摆起了酒宴。地点是洛阳长安里。 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在长安、洛阳潦倒穷困,心中是十分苦闷的。但是他并没有泯灭对理想的追求,虽然他的理想并不明确。 这首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 开头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 自己的处境落魂潦倒,困守京都,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这一句虽似叙述,但却把自己的满腔愁情、悲苦胸怀倾泻而出,构成情感的激流,突出了诗人的抒情形象。 接着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李贺)长寿。这表现了主人的深情。 从“主父西游”到“请恩泽”是主人在祝酒中的劝勉之辞。在劝勉的叙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 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3770·《唐诗鉴赏大典》 同情、关怀,洋溢着温馨感人的人情味。 这对于落魄潦倒的人来说会感到何等亲切温暖。接下去,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 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 这个地方用“天荒地老”的神奇想象,夸大马周处境的因厄以反衬下文的请恩泽的顺利。主父偃也好,马周也好,都曾经潦倒穷困,但他们两个人都只是凭着给皇帝上书得到赏识重用的啊!这一劝勉包含着激励。 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这一番话对于年青、有大志、受挫折而又敏感的诗人,自然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这一层次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他对诗人是那样的关切,并且期待诗人能够改变当前的痛苦困境,这是一个散发着深情芳香的形象。 “我有迷魂”四句,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对于主人的劝勉,诗人自然很感激;这一席话也扫去了诗人头上的一抹愁云,心中的悲伤。 在回答主人的劝勉时,诗人直抒胸臆,表述了藏在心底的志向。“迷魂”一词是诗人自谦的说法,实义是志向,“招不得” 意思是难以改变。 虽然“路应该怎样走”,诗人并不清楚,但是他相信前景是光明的;“雄鸡一声天下白”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表现了他那色彩缤纷的希望。“少年”二句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激情作结,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给读者以鼓舞的力量。 这四句连同开头的两句,塑造了诗人的自我抒情形象。 这首诗有情节、有人物,可以说是一首有着鲜明特色的叙事小诗。 这里通过对话,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性格突现,而且形成鲜明的对照。主人有长者之风,而客人有凌云之志,相得益彰。 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