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不知好歹的人的语句有哪些形容不知好歹的人的语句有: 1、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2、我讨厌那种恩将仇报的人。 3、对不起我不会告诉你任何关于我师傅的事,否则我就是恩将仇报。 4、这个家伙常常恩将仇报。 5、大多数私营企业家不愿恩将仇报,他们似乎对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安排感到满意。 6、海伦的丈夫,墨涅劳斯国王热情地款待了帕里斯,但他却恩将仇报。 7、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对敌人友善就是害自己。 8、我从没指望帮了你们后,你们会感恩戴德,但至少别恩将仇报吧! 9、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10、我真搞不明白你为什么花大量的时间去帮助露西,难道你不知道她是个恩将仇报的人? 11、即使你准备向老板抱怨工作条件,你也一定不要恩将仇报。 12、你自己想一想,你们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报德。 13、她重返唐府,满腔仇恨地把报复的利剑直指恩人马翠芬,恩将仇报。 14、最残忍的人也不会恩将仇报。 15、恩将仇报的人应该想到他的邻居总有一天会用尽怜悯同情。 2.形容人不知好歹的句子【词 目】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读 音】gǒu yǎo lǚ dòng bīn,bù shí hǎo rén xīn 【释 义】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地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大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走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参考资料:/link?url=TvOeQpmH36fWE9fiS9jEnEjDAJB9YY3AwWXtWJ_Pk9sfrVulVmUWbL-8NQ0kscKH5UJ5azT166B_5k_agtzlsK 3.形容人忘恩负义的诗句1、朋友何须交结多,金钱不多交不深。——唐代: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释文:现在的朋友忘恩负义。有事情了就是朋友没事情了就是陌生人。 2、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唐代:王维《酌酒与裴迪》: 释文:你的好友走到你面前,你还是要按著剑柄的好,还是要提防着他,他暗地里仍会加害你的,当好朋友得意了,要是你盼望他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他一番耻笑罢了。 3、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清代:纳兰容若《木兰花》 释文:在岁月中偷闲,慢慢淡去了初见那份灼热的感情,回首却说,故人心已易变。 4、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明代: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 释文:他们这对痴心妇人负心汉是没有好结果的。 5、忘情不知家何处,恩赐野狼无所报。——现代:鲁迅《骆驼祥子》 释文:人忘了亲情不知道家在什么地方了,养育恩情象白眼狼不知回报。 4.描述人不知好歹的词描述人不知好歹的词: 不知好歹——不知道bai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好心当做du驴肝肺——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泾渭不分——泾水和zhi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dao。 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专误。 好歹不分——指不分是非,不识好坏。 好坏不分——分不清好与坏,指缺乏识别能力。 瓦玉集糅——瓦和玉混杂在一起。属比喻好坏不分。 玉石不分——比喻好坏不分。 5.描述人不知好歹的词描述人不知好歹的词:不知好歹——不知道bai好坏。 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不识好歹——不知好坏。 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好心当做du驴肝肺——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来骂人不识好歹。泾渭不分——泾水和zhi渭水清浊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dao。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 指忘恩负义。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专误。 好歹不分——指不分是非,不识好坏。 好坏不分——分不清好与坏,指缺乏识别能力。 瓦玉集糅——瓦和玉混杂在一起。属比喻好坏不分。 玉石不分——比喻好坏不分。 6.讽刺人忘恩负义的古诗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王维 【出处】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解释】你如有个知己朋友,跟他相交一生,两个人头发都白了,但你还是别相信他,他暗地里仍会加害你的。他走到你面前,你还是按著剑柄的好。这两句诗的上一句,叫做『人情翻覆似波澜』。至於『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句,那是说你的好朋友得意了,青云直上,要是你盼望他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他一番耻笑罢了。 7.一个人不知好歹 而且总觉得别人利用他 害他用什么诗句或者词语形容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