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学者的诗句学者当务实。 宋代理学家 杨时 善学者其如海乎。 学者名言 清·袁枚《随园诗话》。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学者当自树其帜。 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2.形容学者的诗句有哪些1. 晋·陶渊明《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 宋·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 唐·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 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5. 宋·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延伸出这么一句话: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贵者因书而守成。 3.形容国家强盛的诗词有哪些形容国家强盛的诗词有: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 沁园春·祖国颂 九州翔游,北国冰城,南海碧滔。看昆仑出世,峰高岭峭;黄河澄清,林欢木笑。 舰旗猎猎,铁骨铮铮,享太平盛世乐逍遥。是宏图,赖中华儿女,齐力打造。 巨龙腾飞有日,立世界民族领风骚。铸华夏魂魄,自主创造;强国经济,稳固可靠。 和谐社会,青春笑傲,正义公平行大道。纲领举,真社会主义,风景独好! 7.念奴娇·红旗颂 红日燃血,浸透那、杆杆战旗猎猎。 旗下铮铮铁骨聚,中华优秀儿女。斧头镰刀,大刀长矛,推翻三座山。 中国人立,一片崭新天地。工农民主政权,人民当家了,意气风发。 战天斗地、共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前辈先人,殷切期盼, 民族屹天地。 红色江山,共和指引前进。8.水调歌头·英雄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华振兴大任,铭刻在心底。不怕艰难险阻,除弊兴邦功立,社会转型期。 握好方向盘,服务为人民。强国资,兴民主,行法治。 万众一心凝聚,**员先。高举马列大旗,发展本国主义,浩浩红旗举。 先辈应无恙,喜惊世界殊。9.菩萨蛮·人民颂 工农兵学商士官,俱是神州主人翁。 民族兴大业,万众齐踊跃。国有经济强,人民齐保障,江山共永固,尧舜满街巷。 10.采桑子·路 独辟蹊径阳关道,错嗟惆怅,错嗟惆怅,转弯未见有坦途。沉舟侧畔千帆过,又见春光,又见春光,鼓声阵阵旗引航。 11.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12.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4.忆昔二首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古代名人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事迹:《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 4.形容学者风范的成语饱学之士 【拼音】: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释】: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示例】: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一笔字也写得挺好。 ★张天冀《新生》 【近义词】:经纶之才、学富五车 【反义词】:胸无点墨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学者学富五车 【拼音】:xué fù wǔ chē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近义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博大精深 【拼音】: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示例】:瑚之为学,~,以经世自任。 ★《清史稿·陆世仪传》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思想与知识等博学多才 【拼音】:bó xué duō cái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示例】:贯忠~,也好武艺,有肝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近义词】:博学多闻、博古通今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近义词】: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 【反义词】: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满腹经纶 【拼音】: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示例】:仲老,真佩服,~!这果然是奥妙!★茅盾《子夜》二 【近义词】:才高八斗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歇后语】:春蚕到死丝方尽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有学问才高八斗 【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潘》 【近义词】: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 【反义词】:才疏学浅、才疏志浅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 5.形容“强悍”的诗句有哪些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强悍的词义 1.勇敢大胆的,无畏的,坚韧不拔的。 2.强的,勇敢的。 3.勇敢的,英勇的。 4.凶猛的,残酷的,好斗的,勇猛甚至凶狠。 5.奋力的,坚强的。 二、强悍的出处——《魏书·李苗传》:"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 三、关于强悍的名人名言: 1、我能感觉到一双强悍的巨手推着我的背部。它集必然与偶然于一身,去来匆匆,神力无底。我想我不会猜错,它就是命运。 ——莫言 2、在这个横冲直撞的世界,我们需要拥有强悍无比的内心。 3、所有草芥自以为是的坚韧在强者面前其实不堪一击。更何况,在冥冥之中不动声色等着看笑话的,还有真正强悍的命运。 ——辛夷坞 4、新的岁月粗糙而庸俗,却以无比的强悍逼人低头。 ——张晓风 6.形容前辈比后辈强的诗句或句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姜还是老的辣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盯俯驰谎佻荷宠捅触拉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现代的咏老诗也不乏妙句。**的“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的“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刘海粟的“晚霞璀璨飞花雨,白发尤需猛着鞭”,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等,都是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