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学者

1.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一些学者有哪些

易中天

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引发各界关注。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等,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

2.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谁

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赵东荪。

1948年3月,叶嘉莹嫁给了在国民党海军供职的文职人员赵东荪。关于这段婚姻,她意味深长地说:“我的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我的先生不是我的选择。他姐姐是我中学老师,她很喜欢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但是谁让我结了婚呢?”

1950年,“不爱诗词,偏好政治”的赵东荪被怀疑为“匪谍”投入了大狱。几年后丈夫释放出来,丈夫因为久被囚禁性情大变、动辄暴怒。

“在晚年时,有一次她丈夫看到她讲课时的录像带,惊奇地问,‘这是你在讲课吗?下次我也去听好不好?’与她生活了一辈子,就像一个陌生人。”叶嘉莹的学生张侯萍,深为老师的命运叹息。

扩展资料

叶嘉莹,女,1924年7月出生,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1999年国庆期间,叶嘉莹受到**邀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建国50周年国庆宴会和国庆大典。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5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

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叶嘉莹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叶嘉莹 飘零人生诗词路

3.诗学者帮忙形容坚贞的诗句有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民歌》中《上邪》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愿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颈,任而东西南北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爱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也不知是不是)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4.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谁

叶嘉莹的丈夫是赵东荪。

1948年3月,叶嘉莹嫁给了在国民党海军供职的文职人员赵东荪。11月,夫妇二人辗转来到台湾高雄附近的左营海军军区。

1949年前后,国共两党对峙白热化,不少赴台人士被怀疑为**。第二年年底,“不爱诗词,偏好政治”的赵东荪被怀疑为“匪谍”投入了大狱。

几年后丈夫释放出来,他们有了第二个女儿言慧。丈夫因为久被囚禁性情大变、动辄暴怒。

乖戾的丈夫即使找到工作也干不长,一家六口的生计落在了叶嘉莹的肩上。 扩展资料: 叶嘉莹1924年生于燕京旧家,其家族原本是蒙古裔满族人,隶属镶黄旗,曾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

1948年,叶嘉莹结婚。1949年夏天,长女言言出生,同年12月,丈夫被捕入狱。

1950年夏,叶嘉莹所任教的彰化女中,有六位老师因白色恐怖被捕,叶嘉莹也在其中,遂带着尚在吃奶的女儿被关押起来。 所幸其后不久获释,但却因此失去了教职与宿舍,叶嘉莹只好携**投奔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是年暑假后,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教职。三年后,丈夫被释,次年**言慧出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叶嘉莹 飘零人生诗词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嘉莹。

5.和于丹齐名的研究古诗词的女学者是谁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在一种看似虚幻的寄情中,叶嘉莹展开了自己多难、真实而审美的一生。

代表作:

《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迦陵论诗丛稿》

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

6.诗歌鉴赏《暮归山中》问下各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这首诗歌鉴赏怎么做

个人的一点浅析,见笑,愿与各位共同探讨。

回到山里已经是黄昏了,在山涧里洗了脚,见一弯月亮映在山涧里。走到门前,鹊鸟已经安静的在门上歇息,只有萤火虫还在漆黑的树影里飞舞。

妻子和儿子等着我回来,全家在灯下吃着简单的饭菜。饭罢我独自站在松树桂树下乘凉,仰望夜空,几点疏朗的星星隔着银河遥相呼应。

一个“凉”字读来使人凉意顿生,松树和桂树是带有清香之气的,松树又有君子之风,常年绿色凌冬不落叶,和诗人品格相仿,所以带给人清凉之感。 诗人描写自己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虽然穿着布衣,吃的是简单的饭菜,但是尽享自然乐趣,怡然舒适。

7.哪位专精古诗的学者长辈能给看下李煜的《相见欢》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

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故宫 《相见欢》 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

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

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赏析一: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 “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

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

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赏析二: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8.古诗文《劝学》的全文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gao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 qú ) 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9.麻烦帮忙找有尊师内容的古诗词

·(唐)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