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黄梅戏宗师的诗句

1.用一首诗概括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的一生

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邢绣娘是我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早期表演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在前人基础上,苦心钻研黄梅戏的演唱技艺,组建戏班,将黄梅采茶小戏,推进成高台大戏,并一路唱到京城。她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也是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堪称一代宗师。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严凤英是黄梅戏的皇后的话,那么,邢绣娘便是黄梅戏的皇太后”

2.描写黄梅戏的诗句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3.形容黄梅戏的诗词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观戏有得》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注):此诗写《罗帕记》。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4.形容戏曲的诗句

年代:现代 作者: 老舍

《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

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

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裴王持藻镜,姚宋斡陶钧。

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名卿唯讲德,命士耻忧贫。

杞梓无遗用,刍荛不忘询。悬金收逸骥,鼓瑟荐嘉宾。

羽翼皆随凤,圭璋肯杂珉。班行容济济,文质道彬彬。

百度依皇极,千门辟紫宸。措刑非苟简,稽古蹈因循。

书谬偏求伏,诗亡远听申。雄推三虎贾,群擢八龙荀。

5.形容黄梅戏的词语有哪些

1.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

其释义是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出自《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曼舞,任星移斗横。” 。

2.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例句]大街上,整齐的行道树,阶梯旁的花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3. 朴实无华【pǔ shí wú huá】

[释义]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朴实无华出自巴金《〈爝火集〉后记》。意思为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例句:陈淑贞谈到说过高古瓷器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藏精湛工艺。

4. 通俗易懂【tōng sú yì dǒng 】

释义: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1.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2.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3.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特色。

6.描写黄梅戏小辞店句子

《小辞店》是黄梅戏的传统小戏,解放前就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唱红长江中游沿岸的诸多码头,后来被各团名角不断演绎完善,成为该剧种的代表性保留剧目之一。这是一出只有两个人物的小戏,如同秦腔小戏里的《张连卖布》、花鼓戏的《夫妻观灯》等小戏一样,具有浓厚的民间小戏风格。

《小辞店》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讲的是开客店的柳凤英,她年轻貌美,乖觉灵秀,内心的情感世界又极为丰富,然而她的婚姻却是不幸的。旧时的婚姻,一定是包办而成的“布袋卖猫”式组合。这一点虽在剧情中并未交代,但她与客人蔡鸣风的红杏出墙,就从侧面得以有力佐证。柳凤英“正人君子也不爱”,也不贪富豪客有钱有财,前来住店的客“人山人海”,她却偏偏看中了黄州来的客人蔡鸣风,忍禁不住的情火,使她瞒着公婆和丈夫,与其私配了“鸾偕”。这在封建时期,是何等大逆不道啊,然而正所谓色胆包天,她还是跨越了雷池,做出了越轨之事。但在观众眼里,对其并无猥亵卑睨之感,不仅看到的是柳凤英大胆追求自由的勇气,更还有对于爱的执着。该剧之所以在那个年代就被人们喜爱,不单是具有人性解放的心里暗流涌动,还在于柳凤英这一人物性格的鲜明、生动、可爱。她爱上了客人蔡鸣风,但毕竟只能是“露水夫妻”,这天,客人终于要走了,于是,戏就从这里开始。短短二十几分钟的小戏,就全然集中在了一个“别”字上,制造了易于抒情的良好戏剧情境。多情自古伤离别,通过离别时的痛楚,又把一个“情”字演绎得酣畅淋漓。这种离情别绪,不仅属于文人墨客、仕途官宦,普通的劳苦大众也同样感同深受。《小辞店》中的柳凤英,就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性人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