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女儿的诗句有哪些《楼上女儿曲》唐朝 卢仝 谁家女儿楼上头,指挥婢子挂帘钩。 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 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 心欲穿,凭栏干。 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我有娇靥待君笑,我有娇蛾待君扫。 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 心肠寸断谁得知,玉阶幂历生青草。 《洛阳女儿行》唐代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南宋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别鄞女》宋朝 王安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寄东鲁二稚子》唐朝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2.求描写小丫头的古诗词**词 施肩吾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效古词 施肩吾 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娇女诗 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妆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斛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睫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罏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茶菽据,吹吁对鼎鉝。 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点绛唇 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牋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3.苏轼描写丫头的诗自己找找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他最先便是引起了道教的思考,思考自然的规律,一如四季之变,至春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就像一个初时接触诗歌的人一样,看什么都是新的;夏时,万物皆成也,美轮美奂,便如华美浮腻的词藻一样,但浮燥之气颇盛,进入秋天后,万物开始成熟,浮燥之气略减,此时亦是一个人创作力最旺盛的季节,但是她的旺盛带给我们一个征兆,那就是衰退(后面将详细说明)。 到了冬天后,万物皆归于平静。进而,他们又把自然规律的轮回变化加之于人的一生,便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使的一些道教从不信仰轮回之说(这就是道教与佛教的一个主要区别)的人开始思考与探索道与佛教的相通之处。 这就是道教的一些人对于那46个字的思考。 的确,苏轼带给我们的感动远不及这些,我只是努力的想于苏轼胸中万千山水中寻出一块拙石竟不可得,我想我表现的太肤浅了,远不及这位睿智的老人所想的那样深远……他的诗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似一道清澈流水。 但也许正是他站在了众山之巅,才彰显出江河翻腾的宏伟气势。他的敌人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他、嘲讽他,却总是无法否定他的伟大与不朽。 如果!撇开政治立场上带来的对立和差异,站在对于诗歌的尊重和出于对苏轼人格的理解上来讲,任何一个人,包括他的敌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给出一种姿态──尊重! 他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创了豪放派诗歌的先河,在今天看来,这100个字所彰显出的厚重、苍桑和它本身所包涵的文学价值同等重要。尽管他的一生写过很多诗,很多好诗,但是每每怀念苏轼的时候,第一首映入我脑海的便是这首诗,现在她好像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一样,每一次吟唱,仿佛都深深的镌刻着苏轼的背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江城子》是苏轼在被贬到密州后一次梦见妻子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苏轼一生之中娶了三个女人,都姓王。 第一个便是在进京应试之前,由父母做主所娶的王弗小姐,当时(1054年)的苏轼十九岁,王弗年方十六。她贤惠美丽且有知人之智,而年轻的苏轼却没什么心机,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与其相反,苏家大太太却比较善于分辨,经常会给苏轼一些忠告,这于对不懂“为官之道”的苏轼帮助很大,两人的感情亦非常好。只可惜造化弄人,王弗只陪同苏轼度过了十一年的光阴,1065王弗病故,年仅二十七岁,苏轼悲痛欲绝。 十年之后(1075年),在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是苏洵在王弗去世后对苏轼的训教。 可见王弗在陪伴苏轼的日子里对苏轼帮助很大,因此他在苏轼心中的地位,也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试想以苏轼的性格,于平时定是不易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来,但是于这一首悼词中,不经意之间的情感渲泄,竟是这样的恰到好处,让人惊羡不已。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最后三句是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他们已经两心相通,生者对于死者的无尽思念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或许这就是一个男人感情观的真实写照吧!或许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男人写给亡妻的悼词吧!或许这就是一个男人出于对自己人生的感悟写出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情书吧!太多的或许,让我们有太多的想念……! 朝云•深邃的心 写朝云的想法是在写苏轼之前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先写朝云,然后由朝云把我们引入苏轼的情感世界,但是我蕴酿了好久,却丝毫没有整理出一点头绪来,(哎!工作太忙了,有些力不从心)一是由于缺乏朝云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怕把朝云美好的形象写坏了(这个嘛,本人笔下功力不行,恐怕有资料也会写坏的,该打,该打!),前者还能补拙,而后者则是远不能让人原谅的,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为了能够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认知朝云,只好放弃先写朝云的想法,先写苏轼,由我对苏轼的个人情感理解和探究带动我对于朝云的理解和想象,从苏轼那里,找出和接近这个中国古代最让男人怦然心动的小妾……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不是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轼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而这种感叹最终又 是维系在一位红颜知己的身上,她就是长眠在六如亭下令苏轼“暮雨倍思”的爱妾王朝云。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妓院、青。 4.抄写描写小女孩、小男孩的句子(5句)(7~9岁)1.他是一位爱说爱笑的男孩。圆胖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是那张大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他最爱发言,课堂上常常响起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他爱穿白色短衬衫,蓝色短裤,又整洁又大方。 2.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白净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她爱唱歌,更爱跳舞,还参加了校舞蹈队呢!她穿着那件红地白花的连衣裙,跳舞时,动作优美极了。 3、他大约有十三、四岁。又黑又胖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长长的头发,好久没理了。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挺神气地转来转去。 4、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5、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