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探索”的诗句有哪些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国-曹操《观沧海》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宋-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形容探索的诗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释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释义: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释义: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节选)先秦: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释义: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3.表达创新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形象生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的题书斋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意思是说: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这个是copy的) 4.形容创新的诗词有哪些1、《尊贤堂》 年代: 宋 作者: 陈正善 闻道骑鲸碧眼仙,黄柑手植尚依然。 人间俯仰更成古,天下声名不计年。 茧纸谁能收妙墨,鸡林何用续遗编。 使君为创新堂事,若解尊贤即是贤。 2、《尉治吏隐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傅察 公馀吏隐创新亭,野阔云低叠素屏。 风动荷茎翻偃盖,日摇波影散疏星。 望穿南亩千里绿,坐久西山数点青。 更待晚凉蝉乱噪,与君散策试同听。 3、《绿净轩》 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 小小轩窗冷逼人,竹无俗韵水无尘。 正如芦苇潇湘浦,不见樊然花柳春 4、《水调歌头·金篆锁岩穴》 年代: 宋 作者: 黄机 金篆锁岩穴,玉斧凿山湫。 飞泉溅沫无数,六月自生秋。 天矫长松千岁,上有冷然天籁,清响眇难收。 亭屋创新观,客鞅棹还留。 推名利,付飘瓦,寄虚舟。 蒸羔酿秫,醅瓮戢戢蚁花浮。 唤取能歌能舞,乘兴携将高处,杯酌荐昆球。 径醉双股直,白眼视庸流。 5、《水仙庙》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云翘雨佩有遗仙,香火宁随世代迁。 庙始大同年纪著,额颁乾化敕碑镌。 凤闲露辇荒瑶草,龙湿秋衣翦玉莲。 堤上创新谁述记,却无门外一泓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