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娘多不易的诗句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译文 注释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2.表达母亲心疼孩子的诗句1、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释义: 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 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2、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释义: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3、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图·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释义: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释义: 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国风·邶风·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释义: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3.形容“母女相处”的古诗句1、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出处:燕诗示刘叟,[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译文:房梁上有两只燕子,一雄一雌。嘴上衔着泥土在两根木头之间,一窝巢穴生了四个儿子。 2、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译文:四叠阳关,倡导到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细雨听孤馆。可惜别伤离方寸大乱。忘记了出发,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像蓬莱远。 3、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出处:送二兄入蜀,[作者] 卢照邻,[朝代] 唐。 译文:关山客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部分手,互相同情无声。 4、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出处:除夜寄弟妹,[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 译文:感时思的弟弟妹妹,睡不着觉百忧生。万经年告别,孤灯这夜情。病地不是过去,归思逼近新标准。早晚重欢会,在离各自长大。 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出处:元夕二首,[作者] 王守仁, [朝代] 明。 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4.比喻“娘俩情深”的诗句有哪些1、《别老母》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墨萱图 其一》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3、《慈乌夜啼》唐代: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4、《凯风》先秦: 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十二峰·望霞光》宋代: 阎伯敏 东皇君来流晓霞,莫看西北王母家。 云华夫人王母女,肯为庙食留三巴。 5.“表达对母亲的恩情”的诗句有哪些1.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3.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6.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岁暮到家》 7.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其一》 8.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谁氏子》 9.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清】黄仲则 10.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十五》【宋】王安石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作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释义: 11. 过年回家,母亲正在缝着为我新做的衣服,我之前写回家的信,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就怜爱地说,孩子,瘦了,在外面,很辛苦吧。而在母亲面前,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又怎么能说、怎么敢说辛苦呢,因此只是轻松地笑着说,母亲,不辛苦,我在外面,一切都安好,您尽管放心! 《墨萱图·其一》 【作者】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释义: 12.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谁氏子》 【作者】韩愈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释义: 13. 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 相关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3.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4.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5.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6.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7.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