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残花的诗句有哪些1. 唐·杜牧《杏园》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2.唐·赵嘏《长安晚秋》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3.宋·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 5.宋·贺铸《海陵西楼寓目》 扫地可怜花更落,卷帘无奈燕还来 残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n huā,是指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亦形容女人上了年龄,外貌或美色已失。 2.形容大雪后的诗句1、《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宋代: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释义: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2、《望雪》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释义: 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丽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好像被风吹斜了一半。 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展现自己的美丽。 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自己有一丝愧疚,没有早上美丽的晨霞,也不会有黄昏邂逅的七彩。 3、《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唐代: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释义: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4、《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释义: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5、《雪晴晚望》唐代: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释义: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6、《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释义: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3.描写雪后的诗句1.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6.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14.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1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6.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长相思》) 17.草枯鹰眼急,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18.雪花似掌难遮眼, 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9.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20.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杜甫《对雪》) 21.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22.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 (翁森《四时读书乐》) 4.形容下雪后场景的诗句年代:唐 作者:朱湾 作品:长安喜雪 内容: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全似 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 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年代:唐 作者:焦郁 作品:春雪 内容: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不分残照影, 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因风低未敛, 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小儒同品物, 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 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 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 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 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 子。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 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 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5.有关残花的诗句《哭钝初》 年代: 近代 作者: 陈去病 柳残花谢宛三秋,雨阁云低风撼楼。 中酒恹恹人愈病,思君故故日增愁。 豺狼当道生何益,洛蜀纷争死岂休。 只恐中朝元气尽,极天烽火掩神州。 《偶成》 年代: 近代 作者: 苏曼殊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 自是神仙沦小谪,不必惆怅忆芳容。 《长相思·一重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6.描写雪后天晴的诗句1、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唐代:郎士元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释义: 放轻脚步缓缓的踏过寒竹林,打坐修禅只能听到那铜壶水滴滴落的声音。 高高的松树上落下颗颗松果,那深井的水面也慢慢凝结成冰。 磬声停罢屋外的树枝仍在随风而动,悬挂的烛灯将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屋舍映照的格外温暖明亮。 候邀请我于你那里留宿,让我也好沐浴着月色感受万物静寂与内心的平静。 2、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元代: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释义: 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雪后初晴的天气,松树的腰显得细瘦而泉眼的冰面特别清寒。 历史兴盛衰亡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闺闾当年曾经是纵横天下的荚雄,如今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黄土坟丘。而千古不变的是苍翠的青山,为我导游的老和尚也被美景所陶醉,就不要再去观赏拍打残破的古碑,去欣赏那一湾绿水的剑池的景观。 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释义: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苑中遇雪应制》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释义: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5、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释义: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7.描写雪景的诗句1、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出自唐·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 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2、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出自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3、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出自宋·林逋《孤山雪中写望》 一座孤山,被那浩渺的水流环绕着。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晴了又下,下了又停。诗人纵目远望,只见那山间的小径上不知何人正在独自徘徊、留连,他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那密密的林间覆盖着的白色的雪花。 诗句状写雪中之景。诗人雪中登山远望,心情是沉郁苍凉的,不禁对景伤情。诗人描绘的是幽远、孤寂的冬日雪景,这与诗人的心境是无法分开的。第三句中的“何人”,实则是诗人的化身,他正企望在观景中排遣忧愁呢。 4、南方雪色由来少,江上今看积翠屏。觅路已惊双峡断,插天犹露一峰青。出自清·梁佩兰《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 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 5、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出自清·郑板桥《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 如银沙般的大雪漫山遍野,遮住了行人的足迹。偶尔传来一声狗叫,村落显得愈加闲静。诗句写出山村降雪后的情景,描绘了一幅淡雅、幽静的雪景图画。诗句以“银沙”喻雪,描摹了大雪的洁白和松散,为历代诗家所少见。诗句又以动衬静,以有声状无声,相映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