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没落”的诗句有哪些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2.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1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4.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____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5.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____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16.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1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李商隐《锦瑟》 19.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___陆游《沈园二首》 20.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____项羽《垓下歌》 21.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2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4.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26.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形容没落的诗词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形容英雄的诗句【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蚋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4.描写兴盛转为衰败(灭亡)的诗句,越多越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晋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王导与谢安: 王导是 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 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侯岂页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 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 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见《世说新语》)。 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 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 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 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 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 在东晋书坛上,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闲下来就喜欢弄弄笔头,挥毫不止,他学的是钟繇、卫笔法,即使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 室南渡时刻,王导也没有忘记把钟繇的《尚书·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南方。足见他对钟繇书法的爱好了。 至于谢安,他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 。据《书断》所述,谢安学写正、草书体就是就教于王右军。《述志赋》称谢安“善草正,方圆自穷”。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其中的“谢草”,看来就是指的谢安草书,又如宋代词人、书法家姜夔曾说过:《兰亭记》及右军诸贴第一,谢安石(即谢安)、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由此可 知谢安书法、尤其行草书的知名度是仅次王羲之的了。 5.描写英雄人物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注释】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本指辞藻。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1936年2月,**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 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 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