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变化的诗句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2、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3、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4、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5、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8、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9、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2、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1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6、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8、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形容女子老去诗句形容“女子老去”诗句如下: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李白 2、红颜弹指老,秋去霜几丝。——罗汉子 3、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赵妍 4、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王羲之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孟溪 6、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白居易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李白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王安石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杜甫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杜甫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杜牧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李白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李黎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贺磬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白居易 3.形容人变化很大的诗句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译文: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译文: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宋·李清照 译文: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4.古代形容女子很美的诗句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代韦庄《菩萨蛮》 白话文释义: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李延年《李延年歌》 白话文释义: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3,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南朝陈代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白话文释义: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唐代李白《西施》 白话文释义: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5,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宋李清照《丑奴儿》 白话文释义: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 5.描写人变化快,感情丰富的诗句满意答案好评率:0% 一、虚实相间的画面美:全诗只有寥寥九行,分为三个小节,具有虚实相间的画面美。 第一节的两句诗是实写“我”'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一开首,风尘仆仆的“我”便迎面而来。 一个“打”字,显然是“从”的意思,又有“打马”的意味,强调出了一种动态感,且又与末节“达达的马蹄”相应,使全诗有贯穿始终的清脆感。而“走过”,"则明言这“江南”于“我”只是中间一程,不是归宿,正与末节“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相应,使我在诗中的行迹变得倏忽。 与“我”的行迹相对的,是女子的“等”,即“守候”,本为动态的,时间一长,便幻化为静止的画面了。“莲花的开落”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以“莲花”喻女子的纯洁美丽,强调性地托出了女子在一季又一季的守候中,在无可挽回地憔悴下去(“落”)却又努力坚持和期盼着(“开”),从中,我们可感到莲子心般的苦涩。这一节中,“我”和“容颜”,前者以句式之短之较强的动态感凸现了“走过”的短暂;后者以句子之长,体现了“等”的悠长。 这两者就像两条平行线,让人感到错误的难以避免。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像: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她的心寂寞犹如青石的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此节中,以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小城和跫音不响,春帷不揭的窗扉来喻苦苦等待中的女子。 诗人在喻写女子时,加了两个“小小的”,似乎让我们体会到女子的柔美。敏感又有韧性的内心。 正因为有这样的内心,我的马蹄声才成为“美丽的错误”。第三节写“我”从想像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错误是由于“我是不归人,是个过客”;而美丽,在于“我”让她在孤寂、清冷、悠长的等待中有了一瞬间的希冀和快乐,便生成了一种美丽。 “美丽的错误”也成了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 二、时空结合的意象美:在感受全诗构成的画面美之时,还能体会到它穿越了时空,如婉约的古典诗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色古香古韵,典雅清丽。 “我打江南走过”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春雨迷蒙。丝竹悠扬的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容颜的焕发与黯淡,心绪的热切与失落,同水乡的纯洁莲花之娇艳与枯槁,同季节的更替与轮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妙句天成。第二节中,诗人同时安排了冷暖两组意象,并在对暖意象的“冷化”中深入人物内心。 暖意象有:东风、三月的柳絮、跫音、三月的春帷等。暖不仅在于词自身的基调,还在于丰富的隐喻性:东风、跫音似喻指“所等的人”,柳絮、春帷喻为“等待中的人”。 前者的有(东风来、跫音响)决定后者的能(柳絮飞、春帷揭)。但诗人决绝地用了四个“不”字,否定了二者实现的可能性。 于是,暖的意象瞬间变冷。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紧掩的窗扉等冷意象,突出了女子内心的空虚、清冷。 青石街道的“硬”'又是在“向晚”时分,天色渐暗,愈觉其冷。以达达的马蹄声代过客的音讯,“我”的马蹄“达达”有声,既可以其清脆衬出城的寂寞,又可构成对闺中女子内心的叩击。 当行人达达的马蹄敲响青石街道时,愈行愈近,于清旷、宁静中分外听得真切。是他吗?是从远方归来的他吗?她的心跳着,想揭开窗帷。 但或许是失望已太多太重,她又迟疑了,只是悄然立在窗帷后凝神细听足音。马蹄声近了,更近了,却不曾稍做停留,又径自向前,走过了,走远了。 于是紧掩的窗扉后,还是一个人感受更深的冷。“紧”字似乎让我们感到了女子一次又一次失望后的心痛。 诗中的这些意象都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其色彩、声响、气息都透出古典韵味。此景、此情、此境只能生长在中国、江南、三月。 我们仿佛听到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①的怅然长叹;浪子诗人”郑愁予以其浅显的白话营造了浓浓古韵,时空结合,意味悠长。 三、哀怨疚恨的情思美:此诗将望归的女子处理得含蓄内敛,情深而又自持,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以及浓郁到化不开的缠绵韵致。 这其中有坚强,也有含着泪的忍耐,更有不绝的情思。此诗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场出现,对钟爱、盼望着他们的女子,做了一次坦白、忧伤而无奈的回答。 此诗不再以思妇的情态自描自况,它的视角与心情完全是一个男子的,这位骑马的男子从江南走过,这时的江南正是柳翠丝长、宛牵郎衣的三月春季,那空气里飘动的幽幽的愁怨似乎使他感觉到了什么。他感觉到有一颗悒郁的心在盼、在等。 他虽看不到她的身影,可是他知道在铺满青石的街道旁,某一扇掩着的窗扉后,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当他擦窗而过时,他曾经希望她能看他一眼,他能感知到她的一份期冀和幽怨,但他不是她等待的归人,终于迟疑着且行且远,只留下无。 6.描写女人漂亮的诗句描写女人漂亮的诗句有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金翠杯于素手 .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楼中少女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闻余香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留余香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擢纤纤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应还有许多 呵呵 李白的《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诗经《硕人》的诗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蜞,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一顾倾城, 再顾倾国。 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7.描写绝美女子面貌的语句和一些诗句~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亭亭玉立 雍容华贵 仪态大方 面若桃花 呵气如兰 一笑倾城 闭月羞花之容, 沉鱼落雁之貌 婀娜多姿 貌美如花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浅 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树树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清平调1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2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装。 清平调3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阑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 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老婆庄姜夫人的诗。 庄姜夫人如诗中提到,是当时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可别小看这句“东宫之妹”,这是明写庄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显她娇贵的身份。有人说这位美丽的庄姜夫人嫁给卫庄公之后,受到了冷落谗嫉,没有子嗣,所以卫人同情她,为她做了这首赞美诗——这个“有人说”来自《左传》,力挺者是朱熹,不过这个解释向来很有争议,后人多认为这首诗看不出什么同情怜悯的成分,纯粹是赞美,是庄姜嫁到卫国时卫国人拍马屁的诗。 从解释的不同看起来,朱夫子也不是纯粹道学,相当有人情味儿——我也宁愿相信这是人民同情美而无子的王后所做的诗也不愿相信这是无聊文人拍新女主人的马屁写的应制歌。 就算不看诗中的生僻字,单从字面也很好理解这首诗赞美的是庄姜夫人的美丽——其实这首诗里多数的语句还是在写庄姜的出身和排场,真正的外貌描写不过是“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这一句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段。 简单解释一下:“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至少是卫国的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健康美还是比较吃香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女神雕像,无论哪一个都是高大丰腴、有着结实的臂膀、修长的双腿和一个圆润的小肚子——可见在人类的“先民”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喜欢那种高大丰硕型的美女,可以说,其审美观是十分健康的。 究其所以,还是“美与善相统一”的规则在起作用,先民时期的人们,受自然条件所限,寿命没有现在长,高大健硕的女人至少代表着健康、宜生养,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女人圆润丰满的身体,就如灌满浆的稻谷,代表了一种生命力,在与天地战斗、生命权得不到保障的岁月里,还有什么比这更能。 8.古诗句中形容女子的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第六十八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