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温庭筠

1.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土不中第.今可考见者,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被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土.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雩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呆在家里,不得而知.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窃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当时令狐陶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后来,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说他品行怎么坏.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土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很.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酉录)销积恨,莫。

2.温庭筠的诗词风格是怎样的

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又名温八叉,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词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 李”。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 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终生潦倒,客游淮间,行为放荡。

温庭筠的诗词工于体物,设色艳丽,有声调色彩之美。他的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温诗多写女子闺情,辞藻华丽,风格香 软,浓艳精巧,清新明快。温庭筠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均不传,只有《花间集》中尚存有温词六十六首。《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之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如曹植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实无第二人。

3.温庭筠词的特点及其对后代词的影响

温庭筠(812?-866) 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约48岁被授隋县尉,其后曾为幕府僚吏,任方城尉,至国子助教。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

他喜纵酒放浪,一生不受羁束,喜讥刺权贵,因此不为时俗所重,坎坷潦倒一生。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七言乐府师法李贺,或寄吊古兴亡之慨,或写边塞荒寒之景,或述田家务农之劳苦。

近体诗反映现实面更广泛,涉及羁旅行役、友朋寄赠、身世感慨、咏史咏物等多方面内容,不时发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浩叹。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伎题材外,还有写戍妇思念征夫、女道士、祠庙赛神、采莲女子的爱情和商妇的相思等。温词的风格以秾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

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他的词乍看似乎堆垛晦涩,仔细玩味便觉情挚韵远,余味犹存。

代表作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漏子]“柳丝长”等。其词在写景、述事中含蓄着主人公深沉的感情,与李煜词的多用赋体、直抒胸臆不同。

这一艺术特点,对宋代词人周邦彦、吴文英等有影响。温庭筠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其句法的参差,叶韵的繁变,情景的交融,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

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的探索,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温诗今存310首,有清顾嗣立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主要收录在《花间集》、《全唐诗》、《金荃词》、《唐五代词》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土不中第。

今可考见者,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R蛭ّ钕湾牟骱Γ√Œ幼笥沂嘶虮簧保虮恢穑程。

婧笞√Œ硬幻鞑话椎赝蝗凰廊ァN峦ン薇痪斫馄鹫味氛校槐换鲆阉悴淮砹耍幕怪竿薪痢T谒饺肟瞥∏埃阕⒍瞬荒芗暗诘拿恕?س伤哪暧俨坏诤螅峦ン拊邛Ы甲*肆侥辏盟约旱幕八担恰岸瓯Ъ玻桓跋缂鍪杂兴尽薄5笔笔钦娌。故俏坊龃粼诩依铮坏枚ءN峦ン?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

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

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

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

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

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

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

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

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窃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

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

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

4.温庭筠 宋词第一人

温庭筠:(约812—870),晚唐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

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5.温庭筠 宋词第一人

温庭筠:(约812—870),晚唐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

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6.温庭筠的诗词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