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老师兢兢业业工作的句子形容老师兢兢业业工作的句子 1、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人;您是春雨。滋润祖国的花朵;您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您是纯蚕,默默无闻做贡献。感谢您,赞美您,老师。 2、老师,您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园丁,每天我们到学校的时候,您却早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了。每天放学时,我们回到家里时,您却还在学校里批改作业…… 3、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2.形容“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都有哪些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百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知行知)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7、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道恩) 8、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回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9、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答 3.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百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度作用。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新竹》 译文:新长的竹子内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随风潜入容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形容一个人对其他人不落痕迹,不求回报的帮助和关怀。 4.描写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带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春蚕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春蚕”是广大教师感到无比荣耀的称谓。著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春蚕冰清玉洁,气质高贵;春蚕食几茎绿叶,吐一片锦绣;春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春蚕这些优秀的品质,只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这样的称谓。 蜡烛 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幅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孺子牛 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我国历来有师生“亲如父子”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就像 孺子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为把孺子培养成才心甘情愿地作出奉献、鞠躬尽瘁,不图回报。获得“孺子牛奖”的全国优秀教师刘让贤扎根青海高原乡村几十年如一日,像牛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孩子,刘让贤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动体现。“孺子牛”精神表现为“深怀爱心,默默耕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些优秀品质都集中体现在我国广大教师身上。因此把老师称作“儒子牛”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褒奖。 5.形容老师兢兢业业的成语有哪些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语出] 宋·邵雍《邵雍闻见前录》:“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 [正音] 踏;不能读作“tā”。 [近义] 足履实地 [反义] 好高骛远 [用法] 含褒义。较多用在工作、治学上;也用于为人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 [例句] 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实干家。 [英译] do solid work [成语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常与邵雍一起聚谈闲游。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 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释义]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语出] 《诗经·大雅·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正音] 兢;不能读作“jìnɡ”。 [辨形] 兢;不能写作“竞”或“竟”。 [近义] 脚踏实地 [反义] 敷衍了事 敷衍塞责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脚踏实地”(499页)。 [例句] ①他做工作~;从不偷懒。 ②李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英译] cautious and atten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