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枇杷的诗句【山枇杷】 唐·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唐·韩翃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 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 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七言绝句 初夏游张园〗 千家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833诗·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山枇杷】 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山枇杷花二首】 唐·白居易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 【题枇杷树】 唐·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袅袅碧海风,蒙蒙绿枝雪。 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摊破浣溪沙〗 唐·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 兰麝飘香初解佩, 忘归来。 〖 〗 唐·柳宗元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咏史诗·赠薛涛〗 唐·胡曾 万里桥边女校书, 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2.描写枇杷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枇杷的诗句如下: 1 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2 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3 田舍 唐代:杜甫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4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5 山枇杷 唐代: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6 山枇杷 唐代: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7 题枇杷树 唐代: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8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代: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9 摊破浣溪沙 唐代: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 10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代: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3.描写枇杷的诗句《初夏游张园》 年代: 宋 作者: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天平山中》 年代: 明 作者: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花送到家。 《山枇杷》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4.赞美枇杷的诗句〖山枇杷〗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唐.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斑竹冈连 暗, 枇杷门向 秋.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寄蜀中薛涛校书〗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唐.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 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兰麝飘香初解佩, 忘归来.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唐.柳宗元 〖咏史诗·赠薛涛〗唐.胡曾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唐.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 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田舍〗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5.赞美"枇杷"的诗句有哪些赞美枇杷的诗句有: 1.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2.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3.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4.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5.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具体译文如下: 1.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2.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3.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4.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 5.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四月的枇杷还没有成熟,我就在对着镜子心烦意乱了。 6.形容白玉的诗句细雨(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感遇·之三十(陈子昂) 可怜瑶台树。 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 攀折青春时。岂不盛光宠。 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 凋伤感所思。军行(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古风其七(李白) 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 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此诗另有一作 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 玉壶吟(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白玉仙台古。 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 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 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九歌 湘夫人(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登白薠[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4]中,罾[5]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10]蕙櫋[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14]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和《阳城驿》(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杨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药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紫毫笔(白居易)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 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昔与微之在(白居易)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望采纳。 7.描写枇杷的句子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