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湘湖的诗句

1.描写湘湖景色的优美句子

当我们走近城门,啊!这越山的树木可真葱郁啊!向上仰望,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亭子和小径。

爬到半山腰,来到一座亭子里,这亭子四个角都挂着灯笼,上面写着“越”字,我发现这亭子里的每个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每幅画上都写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屯兵城山、复国雪耻……站在亭子里向山下俯视,湘湖的景色尽收眼底:只见湘湖的水面静地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在水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湖面上,一条长堤横贯在水面上。

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只见勾践祠和洗马池在山顶上特别显眼,勾践祠看起来很破旧,显然年代已久了。

2.有哪些描写萧山的诗句

登越王台

唐·宋之问

江上越王台, 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 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 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芦桔, 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 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度, 白发重相催。

江寺

清.陶元藻

江总才华叹寂寥,台城肠断纸鸢飘。

一铃常响浮图顶,犹似声声语六朝。

春日湘湖即事

清.蔡惟慧

长塘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

岩铀初经寒食雨,平湖开满水仙花。

西施庙

清.毛奇龄

浦口西施庙,萧萧竹映门。

越王山下路,寂寂苎罗村。

红粉沟头水,青苔石上魂。

夜来佘里妇,灯烛伴黄昏。

3.有哪些描写萧山的诗句

题秦隐君丽句亭

戴叔伦

北人归欲尽,

犹自住萧山。

闭户不曾出,

诗名满世间。

登越王台

唐·宋之问

江上越王台, 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 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 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芦桔, 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 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度, 白发重相催。

江寺

清.陶元藻

江总才华叹寂寥,台城肠断纸鸢飘。

一铃常响浮图顶,犹似声声语六朝。

春日湘湖即事

清.蔡惟慧

长塘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

岩铀初经寒食雨,平湖开满水仙花。

西施庙

清.毛奇龄

浦口西施庙,萧萧竹映门。

越王山下路,寂寂苎罗村。

红粉沟头水,青苔石上魂。

夜来佘里妇,灯烛伴黄昏。

4.有哪些描写萧山的诗句

题秦隐君丽句亭戴叔伦北人归欲尽,犹自住萧山。

闭户不曾出,诗名满世间。登越王台唐·宋之问江上越王台, 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 北户日边开。地湿烟尝起, 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芦桔, 夏果摘杨梅。迹类虞翻枉, 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度, 白发重相催。江寺 清.陶元藻江总才华叹寂寥,台城肠断纸鸢飘。

一铃常响浮图顶,犹似声声语六朝。春日湘湖即事清.蔡惟慧长塘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

岩铀初经寒食雨,平湖开满水仙花。西施庙清.毛奇龄浦口西施庙,萧萧竹映门。

越王山下路,寂寂苎罗村。红粉沟头水,青苔石上魂。

夜来佘里妇,灯烛伴黄昏。

5.描写湘湖的作文

萧山湘湖

湘湖位于浙江萧山市面上城西1公里,湖成葫芦形,南北两岸旁山,旧称沿湖八十里。明朝孙学思在湖的中狭处建有“跨湖桥”,把湖分为上、下湘湖,后因上湘湖淤塞成田,目前的湘湖仅是当时下湘湖一隅。湘湖原是钱塘江古河道貌岸然的遗迹,它因旁水依山、襟江带湖,风景秀丽而得名。有一览亭、越王城、老虎洞、压湖山、菊花山、狮子峰、至湖岭等多处风景名胜。湘湖西北岸一座小山,因山形四高中低,宛若城墙。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西侧,这里既是八千年前跨湖桥文化的摇篮,又是两千年前吴越相争的古战场;既是美女西施的出生地,又是诗人贺知章的故乡。该书由30余篇短文汇编而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湘湖的历史演变、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湘湖特产、历史名人以及有关的诗词文章等,反映了湘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湘湖成湖早于西湖,但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与之相距仅十几公里的湘湖则“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且目前的湘湖零星水域合计不足1平方公里。

从去年8月18日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之日起,萧山正式拉开了保护、开发湘湖的大幕。据管委会同志介绍,萧山建设湘湖的定位是与西湖错位发展。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湖就像是个大家闺秀,而湘湖则是被外界遗忘民间的美女。在着力打造历史湘湖、文化湘湖的同时,在建的湘湖会考虑打好生态牌,使其“野”味更足。此外,他们还将致力于夜湘湖的建设,使湘湖更具魅力。

和西湖十景一样,古湘湖也有八景。比较有名气的如越王怀古,家喻户晓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诞生于此。湘湖景区内还有8000多年历史的独木舟,这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资源。另据介绍,一些日本、美国的访问学者曾做过湘湖方面研究。如美国学者萧邦齐所写的《湘湖——九个世纪的中国世事》,洋洋洒洒20余万字。像这样的专著共有9本,此外还有一些古籍,现都正在加紧翻译之中,可以从中挖掘湘湖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如何破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渔父 陆游

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6.关于萧山的诗词歌赋

毛西河即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齐于,号西河,学者称其西河先生。萧山城厢镇人。他四岁识字.由其母口授《大学》,即能琅琅成诵。少时聪颖过人,以诗名扬乡里,十多岁就中秀才。明亡,清兵南下,他与沈 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县之南乡深山,筑土室读书。毛奇龄生性倔强而恃才傲物,曾谓:“元明以来 无学人,学人之绝斯三百年矣。”评判言词过激,得罪人多,因此仇家罗织罪名,遭几度诬陷。后辗转江淮,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赖友人集资向国子监捐得廪监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毛奇龄中博学鸿儒科,被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期间以《古今通韵》一卷进呈,得到康熙帝的赞赏,诏付史馆。康熙二十四年(1685)离馆回乡,专心从事著述。

毛奇龄博览群书,经学词章各擅胜场。又善于雄辩标新立异。遇有异说,必“搜讨源头”“字字质正”,好持自己独特见解。其所撰《四书改错》是针对朱熹《四书集注》之抨击。毛奇龄一生以辩定诸经为己任,力主治经以原文为主,不掺杂别家述说。他在少林寺写的《大学知本图说》,为其得意之作。以及其它众多著作,均阐明他的治经思想。除潜心经学外,对地方志亦有研究,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萧山县志刊误》3卷等。此外,毛对文学、音乐颇有造诣,好诗词歌赋,著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多卷;又曾教授乐律,著有《竟山乐泉》4卷,《乐本解说》2卷等。

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在家病逝。他的遗著由学生编纂为《西河全集》,共493卷,有40余部著作收录干《四库全书》。

注:你还可以在网上搜索毛奇龄(毛西河)会有看到很多资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