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死的豪言壮语的名言一,“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还我河山”的宋朝名将。战场上一生未败过,使金军留下“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话。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只可惜中国历史上能说这句话的人太少了。 二,“凶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二十岁的冠军侯,开扩河西,破敌十万,封狼居胥。皇帝将两瓶御酒赏给他,他不愿一人饮,将酒洒在河中(后来这里命名为酒泉)与将士共享。 三,“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祖逖,中国历史上“闻鸡习武”的哪位。东晋王朝建立后,偏安江南,不愿北顾。很南迁中原人后代,希望东晋能恢复中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祖逖自小立“闻鸡习武”。胸怀大志,发愤读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再多次作代表向东晋请愿出兵北伐被拒绝后,祖逖于313年祖逖渡长江北上。 船至中流,祖逖站立于船头,面对滔滔一不复返的长江激流,击辑康概言道:“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与他同行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语所感动。愿跟从于他。过江后,祖将军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数次打敌人的优势兵力,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收复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被中原白姓称作“慈父”。东晋王朝派很多宫员到“收复的地区”上任。正当祖逖准备进军河北时,他的北伐业绩却引起了东晋政府的恐慌,深得民心的祖逊成为他们的“大患”,削其权,千方百计在背后阻拢大军北上。 祖逖将军忧郁而终。其弟被东晋逼反,兵败投石虎(羯族)被杀。祖家被东晋灭族。 四,“男儿当为国战死边野,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东汉开国名将,抗击过匈奴、平定过姜乱。在历史上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年老的时后,还平定南方的少数民族。其中平定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叛乱后,将日南郡管地向南一直开扩,到快到今天的西贡。马援在此立一铜柱作为国界,上面刻有“铜柱毁,交趾灭。”越南人虽然恨透了马援,但不敢将铜柱搞毁,于是每每经过哪的人都向铜柱投石块,久而久之,竟堆起了一座“石山”。 五,“胡将灭,汉当兴!” 梁犊,梁犊与高力等人在关中起义,梁犊以晋征东将军自命。秦、雍间城戍无不摧陷,沿路过关斩将,长驱而东。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以一当百,施一丈柯,攻战若神,所向崩溃,关中义士接杆而起,及至长安,众已十万。大破后赵乐平王石苞于长安。东出潼关,攻克洛阳。王龛、马勖等起兵响应。梁犊败姚弋仲姜兵十万、败苻洪氏兵十万,再连败李农汉奸军十万。中原大振,兵锋直指邺城。后赵石虎大惧,调燕王石斌军,配精锐重装骑兵一万,统诸路兵马讨之。李农手下假意降梁犊作内应。击斩梁犊高力等于荥阳。不久石虎死,高力原部众为冉闵保护,引起石羯仇恨,石羯内部皆请诛之。 六,“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冉闵,灭胡最多,发布“杀胡令”,号呼天下汉人杀尽胡人。 这段历史上生于五胡乱华时,冉闵父冉谵,原为晋将,北方沦丧后,投陈午部“乞活军”,320年,陈川(陈午弟)杀部将降石勒(羯族首领),冉谵投上党部“乞活军”,不久为石虎所破,受伤被俘,伤发而死。冉闵所有亲人都死于异族入侵,成为孤儿,当时公十一二岁,羯主石勒将其改名石闵,收为义孙,命季龙以子视子。冉闵忍辱二十年,躲过石羯内部一些人和巫师“三千羯士”等一列系欲置之于死地的斗争。石虎死后,复汉姓,利用石羯内乱之机,阵斩羯族军士四万,又坑降三四万。羯族精锐尽失,这是几十万羯人的子弟,他们恨透了冉闵,其后冉于邺城屠羯胡二十几万。造成羯族整个民族基本被杀绝。冉闵的种族灭绝政策引起北方各胡的恐慌,造成各胡族空前大围结。面对众胡联军,冉闵的军队却常常以少胜多,消灭大量胡族军队。 2.找几句 关于“振奋民族精神”的诗词或豪言壮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寨的海滩上,林则徐将从外国烟贩那儿缴来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硝烟现场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林则徐的这种爱祖国、拒外侮的民族精神传颂千古。 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在生死线上,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他们用无私、勇敢和忠诚,悲壮地再现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收获了32枚金牌,跻身第一集团,固然可喜可贺,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精诚团结、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历代名人名将的豪言壮语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王勃: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完淳:人生谁无死?贵得死所耳。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豪言壮语包括格言”吗“豪言壮语”虽有“豪”“壮”这样的带褒义的词,但“豪言壮语”与 “格言”的含义其实相差甚远。 “格言”是什么?李商隐有一句话说得好: “斯实格言,足为垂训。”(这些话是格言,足以保留下来教育后人。)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格言”也就是能教育人的可作为行动准则的 话。 那么“豪言壮语”是什么呢? “豪言”就是“豪放之言”。 这“豪放之 言”虽不一定是坏话。但“豪放之言”总会有狂放不拘小节或不大切合实际的 成分的。 所以不能与“格言”比并。下面再说“壮语”。 从用例看,“壮语” 从来没具备过“格言”的资格。如《晋书。 谯刚王逊传》:“彼不知惧,而学 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 ”(他不知道恐惧,而且还说大话。这说大话是 不能显示威武的,他还能干什么呢?)此中的“壮语”(说大话)显然不能 成为“行动准则”。 再如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观其大抵所 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 ”(看它们的主要倾向,无非大谈宫馆,夸说 打猎。)这里的“壮语(夸说)”说的是“从桓麟《七说》以下至左思《七 讽》以上”的文章。 “夸说”乃是张大其词,当然更不能成为“行动准则”。 综上所述可知“格言”与“豪言壮语”决不可等同对待。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 如把“豪言壮语” 一词作为褒义词使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