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什么”来形容一、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丰功伟绩)来形容!二、形容成就的词语,还有:不世之功、殊勋异绩、赫赫之功、丘山之功、盖世之功、卓著功勋、丰功伟绩、史诗巨著、功勋卓著、丰功伟业、颇有建树 三、中国成就:1、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版TPP。 上合组织,亚洲版的小北约 东盟+3,中国与东盟的对话窗口 非洲论坛,中国开拓非洲的急先锋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 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 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2.二十世纪初期积极向上的古诗词20世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它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 此后历代诗论家不断探求《古诗十九首》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或对它作画龙点睛式的评点;或写专书进行研究。他们的评论为《古诗十九首》罩上了美丽的光环,使其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获得高度赞誉的诗歌。 承近代《古诗十九首》研究之余绪,20世纪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在古诗文本的解读、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深化、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瞻目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分三个阶段论述: 一、1900~1949年 如果说传统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或侧重于事理的诠释、出处的罗列、语词的探寻;或以“比兴”、“寄托”的方法揭示诗歌的内在意蕴;那么,本世纪前半期的诸多学者,从对《古诗十九首》的注释、解说、考证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入手,既注重“事象层面”的探求,又注重“意象层面”的开掘,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考辨中多有创获。 贺灵扬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一书,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作品产生的时代、艺术特色、各家之拟作等作了较为系统地研究。[1]这一时期,发表在期刊上的二十多篇论文,既对《古诗十九首》文本进行诠释、笺注、解说、考疑等,也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时代、表现的情感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初步地探讨。 较具代表性的是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他结合相关典籍及后人拟诗,严于考证,慎于论断,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以后。[2]关于《明月皎夜光》一诗中“玉衡指孟冬”一句,因李善注引《淮南子》、《汉书》中“明是汉之孟冬,非夏之孟冬”、“汉之孟冬,今之七月”所引起的千余年的争论,金克木《古诗“玉衡指孟冬”试解》一文,寻绎诗意,查考星图,并引证天象,即景解文,认为“玉衡指孟冬”并不指月份及节候,而是说一日的时刻,他的这一说法,合乎天文的理论与实际,比较前人与时贤之说似乎较少牵强,从而动摇了《明月皎夜光》成诗于“太初改历以前西汉初年”的推论。 [3] 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可以说是集前人研究之大成的著作。该书卷一“考证”对《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及其作者诸问题条分缕析,列出“枚乘、傅毅说”、“曹植、王粲说”、“张衡、蔡邕说”,认为这些都是传说推测之词,并无真凭实据,而不足为信。 六朝以来至清人顾炎武、近人徐中舒等有关“东汉说”、“西汉说”的诸论点,理由不能充分成立,经逐一驳正后,他认为“两汉之说”最为可信。前人“《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的说法是对的。 此说似已无大的争议;卷二“笺注”,每首诗在六臣注之后,列举了从“文选学”专著及《古诗源》、《古诗镜》等诗歌选本中精选出的评论《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层次清晰,方便研究者对读;卷三辑录了清代及近代学者刘履、张庚、吴淇等的著作和论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说、评点资料;卷四“评论”辑录了自刘勰以来历代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精当的评语。这部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著作,是研究《古诗十九首》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 [4] 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别开生面,他以新的学术眼光和审美情趣分析《古诗十九首》,在“注释”部分继承李善“释典”、“释事”的传统,“说明”部分揭示《古诗十九首》内在旨意,把诠释诗歌中的“典事”和阐发诗歌中的“意蕴”相结合,体现了新旧文学的融会贯通,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分析探求古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形成了既长于注解考证,又善于鉴赏批评的研究特色,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5] 可以说20世纪前半期的学者,以笃实谨严的治学态度、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力,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集评笺注,评论鉴赏;或辨析资料,旁征博引;大都打破了旧学的“比兴说”、“君臣说”的模式,实现了从旧学到新学不同研究手法的过渡。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初学古诗者指示了门径,为《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推向深入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二、1950~1979年 1956~1957年,马茂元、朱光潜先后在《新建设》、《语文学习》、《中国青年》上发表论文,开始对《古诗十九首》进行研究。 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探索》一书,使人们有了阅读、欣赏《古诗十九首》的新注本。该书和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集释》体例相同,先列原诗,再加注释,最后是说明,注释和说明也兼采众长,并融进自己的新见。 他首次用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十九首古诗,弥补了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集释》只完成九首的缺憾。以往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作者、写作年代和诗中具体词句的考证方面,马茂元一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精当的鉴赏,优美的语言,对《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新的阐述。 该书以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令人耳目一新。[6]然而,这部使马茂元成为著名的古典诗歌评论家的著作,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却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