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修身的四字成语带有修身的四字成语: 修身洁行 【拼音】:xiū shēn jié xíng 【解释】: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近义词】:修心养性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修心养性 修身立节 【拼音】:xiū shēn lì jié 【解释】:修:修养;立:树立;节:气节。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 【出处】:唐·韩愈《与汝州户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修身齐家 【拼音】:xiū shēn qí jiā 【解释】:指修养自身,理好家政。 【出处】:《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示例】:父亲,有甚么~的事,训教你儿者。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修身慎行 【拼音】:xiū shēn shèn xíng 【解释】:修:学问、品德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谨慎小心地处理问题。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示例】:虽博识多闻,备明今古;而~,颇负祖先。 ★《旧五代史·庄宗纪》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修身养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解释】: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颐养天年了。”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2.关于修身的古诗古代修身养性名言赏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 3.带有“修身”的四字成语有什么1、修身慎行 [ xiū shēn shèn xíng ] 释义: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造句:只有不断加强读书学习,才能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2、修身洁行 [ xiū shēn jié xíng ] 释义: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造句:而面前修身洁行、得其三昧的僧侣或许通幽洞微,岂不是一位极好的倾诉对象。 3、修身立节 [ xiū shēn lì jié ] 释义: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 造句:士之修身立节,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 4、修身养性 [ xiū shēn yǎng xìng ] 释义: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造句: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5、修身齐家 [ xiū shēn qí jiā ] 释义:指修养自身,理好家政。 造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耕耘文明,收获幸福,修身律己,文明大同! 4.形容修身的词语【卑己自牧】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独善自养】只求自我完善,修身养性。 【谨身节用】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 【修身养性】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谤莫如自修】止:阻止;谤:诽谤;修:修身。要阻止他人对自己的诽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 【止谤莫若自修】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自利利他】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5.形容“修身”的成语有哪些形容“修身”的成语有:卑己自牧、修身养性、独善自养、谦卑自牧、正身清心 1.卑己自牧【bēi jǐ zì mù】 【解释】: 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出处】: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2.独善自养【dú shàn zì yǎng】 【解释】: 只求自我完善,修身养性。 【出处】: 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以能安也。” 3.谦卑自牧【qiān bēi zì mù】 【解释】: 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出处】: 《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举例造句】: 惟让谦卑自牧,简默寡言。 4.正身清心【zhèng shēn qīng xīn】 【解释】: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出处】: 《明史·邱濬传》:“愿陛**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 5.修身养性【xiū shēn yǎng xìng】 【解释】: 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