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中经典的诗句有哪些《离骚》中经典的诗句有: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释义: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意思。 释义: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释义: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4.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释义:骑着千里马万里驰骋,我愿意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 5.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释义: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2.赞美“鲁迅先生”的诗句有哪些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3.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5.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8.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9. 圣人无常师。——韩愈 10.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1.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2.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3.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3.和离骚有关的诗句或者描写离骚的《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对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的来说,《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 “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 4.描写鲁迅的诗句鲁迅的诗 1、《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5.鲁迅字什么鲁迅字豫才。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6.屈原的《离骚》中最著名的诗句有哪些1.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6.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7.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9.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0.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1.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2.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13.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14.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5.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