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风败俗金莲到,花红柳绿任君选1.“伤风败俗金莲到,花红柳绿任君选”,是所谓《白小姐半句玄机诗》中的两句, 2015年-第067期:伤风败俗金莲到, 2015年-第068期:花红柳绿任君选。 2.两句没有什么联系,这类所谓的诗句是难说通的。 3. 伤风败俗金莲到":小说《水浒传》中有潘金莲伤风败俗的描写。 4."花红柳绿任君选”:"花红柳绿”是春天的景色,“任君选”有点突兀,与"花红柳绿”连不上。 5.有把这两句作谜面,猜生肖,更是牵强。 2.此诗到底有多么地伤风败俗当名士遇见名妓-己亥杂诗情事录 “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公四纪遇灵箫。” 十二年为一纪,龚自珍时年四十八岁,于袁浦(今江苏清江市)遇妓灵箫,一见钟情。此时是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定公在辞官自京返家途中。 箫与剑,在龚自珍诗中有特殊意义。少年击剑复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又说“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五十年”,代表着侠骨柔情,报国壮志与诗酒情怀,双管齐下,一个也不能少。 此时遇上名字中有“箫”字的灵箫,冥冥中有似天意,更巧的是,酒席中初见,分韵赋诗,定公抽得亦是“萧”字韵。故喜不自胜,比之于甄陀罗,又比之于天女,同时,思及自己平生,一时哀乐交集。 当一个男人对女人动心,他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世跟她牵扯到一起,由此可以推断,他对她是否有真情。 龚自珍信奉天台,长礼空王,又才华超卓,却不是道学先生,灵箫为妓,卖身为生,二人即生感情,立即结成欢好。 第二天晨起,郑重又以诗相谢,献于灵箫妆台之上:“一言恩重降云霄,尘劫成尘感不消;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录箫。” 从前后诗篇看,灵箫当是识文断字的女子,而且工辞令,有英气,有心机。 美貌是不用说了,虽然情人眼里出西施,但高傲放诞如龚自珍,不美的女子首先就不会落入他眼里,美而不慧,则无法使他动情。美而慧,身份却下贱,这场露水姻缘,换一个对象,也就轻描淡写过了。 可龚自珍非常人,其情也狂,其来势也风雨苍苍。在诗中,灵箫俨然成了他心目中的女神,对所爱女人的这种态度,在传统文人所写情诗中,是极罕见另类的。 三千世界,尽成微尘,尘又成尘,此感恩之情仍不能销,这种浪漫奇丽的写法,也使他的感情,于谦卑之态下,具有令所爱不可驳回的气势。 龚自珍此次出京,其实很狼狈仓惶,具体原因如何,不得而知,总归是些未了“恩仇”,危及身家性命。 已亥杂诗中,屡次提到,藏头露尾,又不肯说详细,惹得后人猜测纷纷。有种说法是因与顾太清恋爱暴露,被其本夫逼出京师,即“丁香花公案”。 然而又不断有人指出其谬,孟森甚至专门作《丁香花公案》长文为龚顾辨诬。依我之见,定公此人外形不佳,矮小貌寝,为人脾气比较古怪,说话又经常神出鬼没,顾太清名门贵妇,有着个品貌相当的老公,无论从女人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能看得上定公,倒也是奇事一桩。 又有猜政治原因的,如钱穆,认为定庵是因禁鸦和主战事,得罪了穆彰阿,受到迫害,只得出逃。然而,若果因此事,政治上打击也就足够了,穆彰阿集中精力对付的是林则徐、邓廷桢诸人,没必要对当时官微言轻的龚自珍下手夺他性命。 而且已亥杂诗中,屡屡吐露仇家势力只在京师及江北,以穆彰阿当时气焰,真要追砍他,一道长江怎么阻得住? 反正定公与人在京师结了仇大约是实,以至返家一路上也是惶惶。与灵箫一晤,匆匆次日即别去。 然后,到了扬州。在这里,遇上了另一女子小云,并为其作诗三首。 小云看来也是名妓,可以三番五次拒客(当然拒的不是定公,而是定公的友人及其他不入眼者),而且聪明伶俐,“能令公愠公复喜”,龚自珍对她颇不吝夸赞。但从诗中也可见,定公对她,与对灵箫的态度,是很不同的,“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逢场作戏的成份多些。 中国的才子名士有一点甚好:凡诗词写到与已有关系的女人,基本上极尽溢美之辞,一分好能夸到十分,中人之姿可夸成天人。这些女人往往是妓女,因为招惹良家妇女,可是作奸犯科的大案子,自家的老妻拙荆,又一般只宜出现在悼亡诗词中。 妓女对文人也很投契,尤其是大文人,苏东坡、欧阳修这级别的,别说接客接到,就是只被他品题过,立刻身价百倍。 小云遇到定公,肯定久已闻名的了,看上去,这位名士贵人对自己也很喜爱,于是,两情相惬,别时她恋恋不舍――是出于真的爱恋,还是职业习惯,无可考证。 总之,和受过良好教育有文化修养有地位的贵妇顾太清完全不同,对于定公的出现并留情,她有着充足的理由眼前一亮,受宠若惊。不过,她跟灵箫一样,因定公的诗而留名,但青史上野史上,都没有为她们留出任何开口说话的机会。 所以,还是只能回到定公的诗里来,看他如何说。 “坐我三熏三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 不留后约将人误,笑指河阳镜里丝。”这是龚自珍给小云的临别赠诗。 说得很婉转,一付情非得已,为你好,也为我好的表情。龚惯以佛家词语入诗,这里也是,在三分哀艳三分疼痛三分洒脱之外,还有那么一分宝相庄严……他拨脚跑去了杭州。 在杭州,他为一位未嫁早夭的女郎写下悼亡词十六首。所悼对象具体姓氏,没人知道,王文濡校本上眉批说可能是定公表妹。 女郎大约卒于龚自珍返前十一个月左右,住杭州城外凤凰山脚下,良家女子,与定公为旧相识,可能是世交,且相互感情甚好。 在女人面前,龚自珍是个风流多情种子,这一点几乎可以从诗中坐实了。 这一路剑气箫心、红袖频招地走回昆山,定公终于可以松口气,开始修复羽琌山馆。灵箫的身影,仍在他心中,越来越美丽。 望着修缮一新的房屋和四周风景,他开始想象与灵箫在此双宿双飞,过逍遥。 3.伤风败俗是成语短语的那种类型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释义]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语出] 《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正音] 俗;不能读作“shú”。 [辨形] 俗;不能写作“熟”。 [近义] 不堪入目 不堪入耳 [反义] 高风亮节 [用法] 用作贬义。常用于谴责道德败坏的行径。一般作谓语。 [例句] ①他居然做出这种~的事情。 ②正因为他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才干出这~的勾当来。 [英译] corrupt public morals 4.指出成语短语类型 伤风败俗【注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同韵词】家给民足、惟利是图、不一而足、狐鼠之徒、阴险歹毒、罪以功除、年尽岁除、右翦左屠、炙肤皲足、怏怏不服、。 【英文】corruptpublicmorals 【德语】diegutenSittenverderben 【日语】风俗(ふうぞく)をこわす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注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同韵词】家给民足、惟利是图、不一而足、狐鼠之徒、阴险歹毒、罪以功除、年尽岁除、右翦左屠、炙肤皲足、怏怏不服、。 【英文】corruptpublicmorals 【德语】diegutenSittenverderben 【日语】风俗(ふうぞく)をこわす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成语举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成语造句】 ◎ 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从前,他们女子出门还都撑把挡住头面的伞,现在你们一部分男女学生居然并着肩步行,这在他们看来算不算怪事?同时你们女同学穿着华丽的衣饰,也很容易改变她们俭朴的习惯,我们来到这里,即使不能移风易俗,可也不好伤风败俗; ◎ 优利亚通奸法改为妻和人通奸的由法院判处流刑,并定为公诉,对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罗马市民都有权起诉;丈夫和人通奸的,剥夺其控告妻犯通奸的权利;帝国后期妻犯通奸罪以杀父同论,但康士坦丁大帝改为私诉,仅夫和近亲有控告权;查士丁尼时减轻对妻犯通奸罪的处罚,改为处笞刑后终身禁闭尼庵,只有她的丈夫在二年内申请才准出庵,重婚为罗马法所禁止,犯者由法官酌情处以体刑,查士丁尼帝时加重为死刑。 ◎ 第二年春天又娶了五姨太文竹进门……那些"大红灯笼"在原小说中并不突出,是电影导演为了扩大视觉形象而凭想象加进去的,特意大肆渲染:"三院点灯,四院点灯,……"这种伤风败俗的行径。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5.形容不顶风上的成语形容不顶风上的成语 :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风平浪静、 水秀山明、 风和日丽、 山清水秀、 百花齐放、 满面春风、 喝西北风、 名胜古迹、 风餐露宿、 呼风唤雨、 乘风破浪、 风尘仆仆、 伤风败俗、 风起云涌、 独辟蹊径、 风卷残云、 两袖清风、 耀武扬威、 空穴来风、 风烛残年、 风声鹤唳、 狂风怒号、 蔚然成风、 狂风暴雨、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风雨同舟、 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