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战术的诗句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找描写战略战术的成语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都是描写战略战术的成语: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3.形容策略的句子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必战者,至刚之志也;必胜者,至虚之心也。 3、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5、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6、兵以诈立,以利动。 7、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8、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10、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4.形容战略谋划的名言名人名言 关于谋划的名人名言 语录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唐·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计熟:计划成熟。举:发动战争。这两句大意是:计划成熟,诸事安排稳妥,然后采取军事行动,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二句也是讲有备才能获胜。这个有备包括周密的谋划和诸事的安排。常言道:“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见《六韬·三疑》),稍有不慎,可能会全军覆没,因而战前必须多思多虑,谋划周密。战争又是实力的对抗,必须安排好后方,处理好各种关系,有充足的物质储备,才能一举获胜。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谋划名言 战国·庄周谋划事情如果没有主见就会陷入困境中。事情假如没有做过准备就做不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事先的准备,否则必会一事无成。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说丛》 汉·刘向《说苑·说丛》。谋;谋划。先,先于。这两句大意是:先谋划好了再去行动,事业就繁荣昌盛;先有行动然后再击进行谋划,事业就会失败。作任何事情,事先没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预算.审慎的谋珞就盲目行动,或待行动之后再击谋划,结果没有不失败的,就像先施工再设计图纸,先打仗再制定作战计划,先动手术再拟订手术方案一样。~的古训,对工作马虎,心中无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着亡。 ——唐代文人 马总 《意林》 唐·马总《意林》引《太公金匮》。先谋:先作打算。事:做事。这两句太意是:先谋划后办事的昌隆。先办事后谋划的败亡。做事须有谋划,有准备,来雨绸缪才易获得成功;如事先没有打算,心中无数就盲目办事,一遇困难猝然不知所措,就易于失败。这两句话是普通常识,也是至理名言,唐人陆予昂说“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来人辛弃疾说“事未至而预图,刚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说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标点符号都改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做边修正。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 —— 黄光裕 当你打算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的时候,用五、六年的时间来做巨大而又必需的考察大概不算长……我希望卡尔跟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是幸福的一样。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也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不仅要相信而且要相敬。因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不然的话,婚姻只不过是庸俗的契约,生锈的锁链,互相的折磨。 —— 燕妮 谋划的名言 5.描写“战略战术”的成语有哪些1、瞒天过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 处:明·阮大铖《燕子笺》:“我作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2、围魏救赵 [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 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3、借刀杀人 [ 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 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 yǐ yì dài láo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 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5、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 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6.形容“战略”的词语有哪些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出其不意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例句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非洲人为何对西药草木皆兵? 他受了惊吓,整个晚上都草木皆兵。 我军在地道中出没无常,敌人腹背受敌,军心惶恐,草木皆兵。 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贴切。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例句 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大丈夫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岂能庸庸碌碌,寿终正寝? 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全民皆兵[quán mín jiē bīng] 释义: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例句 安哥拉:安哥拉领跑,我们全民皆兵。 七十年代军事化管理渗透各个领域,全民皆兵。 这种“全民皆兵”的防守理念让这些球队能够在攻守之间迅速转换。 无任何职业武装力量(石器时期全民皆兵)。 看来大宋的百姓很具国防安全意识,真个是全民皆兵、达到了让敌人无处藏身的境界。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释义: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例句 对付这群顽匪,必须秘密采取行动,然后出其不意,一举歼灭他们。 信仰,应该像泉水一般从灵魂中出其不意的飞涌出来。 可在出其不意间从衣袖中放出冷箭伤人。 他在剑道比赛中,出其不意地使出绝招,打得对方毫无招架的余地。 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