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淡定,从容,怀有人生大意的诗句1、《小窗幽记》 明朝文学家 陈继儒 原文: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译文: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2、《题都城南庄》唐代诗人 崔护 原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诗人 李白 原文: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4、《终南别业》唐代诗人 王维 原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5、《诫子书》三国 诸葛亮 原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译文: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2.形容急切的诗句有哪些1.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 大意是:在悲伤啊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啊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 2.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出自(战国·宋玉《九辩》)。 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出自(元 王实甫《西厢记》)。 大意是:天上飘白云,地上遍地黄花,西风在吹,北方的大雁往南飞。早上树林里的霜是哪儿来的?那都是将要离别的人的眼泪。 4.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出自(唐 赵嘏《长安秋夕》一句《长安晚秋》) 大意是:残星数点,天色微明.大雁横空飞过关塞,点化出晚秋破晓时的冷清安静. 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出自( 五代•南唐 李煜《望江南》) 大意是: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出自(唐 王勃《滕王序》) 大意是: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3.古诗大意兄弟,以后再问的话,记得写清楚作者,重名的诗太多了,我就尽量挑可能是课本中出现的诗给你了.咏柳 贺知章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仲夏未查出此诗原文所见 袁 枚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秋 思 张 籍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秋词 刘禹锡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雪望 未找到此诗原文观雪 同上。 4.形容学识的诗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古诗大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诗: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小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